蘋果公司iPhone銷量不振引發連鎖反應。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多家蘋果供應商遭到不同程度影響。業內人士指出,蘋果供應商應及早轉型求變,從以蘋果為主要客戶轉向爭奪華為、OPPO、vivo等安卓陣營大客戶訂單。同時,向產業鏈上游高價值核心零部件延伸。
供應商受影響
蘋果公司CEO庫克日前表示,“iPhone營收低于預期,尤其是在大中華區。同時,在一些發達市場iPhone的更新換代不及預期。”
據調研機構賽諾的數據,2018年1-11月,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為4913萬臺,同比下滑1%,銷量排名第五位。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蘋果新手機市場熱度通常為4個月,從去年9月到12月已經4個月,但寄予厚望的iPhone XR由于價格不菲銷量不容樂觀。
iPhone新品銷量不佳帶來連鎖反應。多家蘋果供應鏈公司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
“去年我們的營收保持增長,但沒有賺錢效益。整個行業在萎縮,很多客戶就會‘壓榨’我們,溢價方面的話語權更小了。”一家蘋果供應商人士李明(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今年全球智能終端銷量可能萎縮,整個行業相關領域都會受到影響。”
孫燕飚指出,目前蘋果新品方面還沒有明顯動作,后續訂單數量仍是未知數。對于供應商而言,2019年要考慮轉型問題。
及時調整策略
從目前情況看,智能手機產業開始步入“寒冬”,行業洗牌加劇,市場份額向頭部廠商集聚。
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2018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90億部,同比下降15.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4.1%。從智能手機廠商的情況來看,排名前十的廠商合計出貨量達到93.0%份額,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
孫燕飚認為,未來以華為、OPPO、vivo等為代表的安卓陣營將越來越強,蘋果供應商向華為、OPPO和vivo要訂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安卓陣營帶來訂單增量,可以彌補蘋果訂單減少形成的損失。
“公司與其他移動終端企業有合作。蘋果(銷量)減少,華為(銷量)增加,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信維通信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記者采訪了解到,多數蘋果供應商也在開拓國內智能手機大客戶。李明直言,“我們剛開始全部做國際品牌,沒怎么做國產機。我們做的成本太高,做國產品牌沒錢賺。隨著效率提升,做這些相對低端的產品也有利潤。”
“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壁壘高。對于模組廠商而言,向上游產業鏈轉型比較困難。但如果不轉型,慢慢就沒落了。”電子行業分析師孫宇(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存量博弈環境下,蘋果供應商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自動化率節約成本提升效率,對沖人力成本上升,熬過手機市場“寒冬”;同時,要抓住國內大客戶,進一步提升國內手機大客戶業務占比,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開拓新業務
供應商應該如何求變?李明指出,首先是在原有的蛋糕里爭取多切一塊;其次是向上下游延伸,把產品線延長;三是擴充產品的應用領域。
孫宇指出,供應商要加強研發投入,技術要跟上終端機發展趨勢,并向產業鏈上游高價值核心零部件領域延伸;或切入新的、市場空間更大的產業鏈。例如,欣旺達切入手機電芯領域,同時拓展新能源汽車電池電芯和動力總成領域。
公告顯示,欣旺達預計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53億元至7.89億元,同比上升20%-45%。欣旺達表示,經營計劃有序開展。隨著市場營銷力度加大,2018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盈利能力提高。
“除了做3C中的手機(業務),也在發展筆記本電池以及智能硬件業務,收入占比逐年提高,未來是很重要部分。”欣旺達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動力電池是未來著重拓展的領域。截至2018年,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小鵬汽車、柳汽和云度汽車等,并在不斷拓展大客戶。
歐菲科技董秘肖燕松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更多是靠新產品和新客戶,主要靠創新推動企業發展。歐菲科技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產品正在升級。比如,以前做單一攝像頭,現在做雙攝像頭、三攝像頭等功能創新性產品。
肖燕松表示,“雖然智能手機這幾年銷量飽和,但還是看好智能手機產業鏈。觸控是我們傳統優勢項目,產品在升級,開始推廣柔性觸控。未來將立足光學,優先布局智能汽車,發展車載攝像頭。”
孫宇指出,對于模組廠商而言,未來5G商用有望帶來換機潮,手機產業有望回暖。“大家都在等5G。”李明說。(記者 張興旺 實習記者 段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