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朱家臣提出拍賣“四荒”,以50至100年為使用期限,誰買、誰治、誰受益。他把信息發布會開到了洛陽市區,還請來中央和省級媒體進行宣傳。
為解決縣城用電困難,他推動興建洛北大渠。修渠缺少資金,朱家臣一面往省里要錢,一面強行募資。全縣干部職工,按職級高低“認捐”,有單位直接扣除了職工一個月的工資。
洛寧縣委曾承諾將來降低電價,同時歸還本息,但大渠建成投產后,電價未能下降,集資款也不了了之。
當地對朱家臣的這些作為褒貶不一,有人稱其能力強、辦法多;也有人借用“豬”的寓意,給他取了個“朱拱拱”的蔑稱。
但一個較為公認的說法是,朱家臣在洛寧政績突出。作為洛陽市經濟狀況最困難的縣,在朱主政期間,一度升至中游水平。
1994年5月,朱家臣改任洛陽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在其領導下,該部門連續多年榮獲全市責任目標一等獎。此時的朱家臣還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項“國家級榮譽”:因出色完成向上級報送信息工作,2000年3月,他被中共中央辦公廳評為先進個人,也因此登上了《洛陽當代英雄志》的花名冊。
然而,造化弄人,原本一路高歌猛進的官場新星仕途卻開始“滯留”。其在洛陽市委副秘書長的崗位上待了8年,46歲擔任周口市委常委后又“原地踏步”了12年……
有官場人士推測,朱家臣是因為提拔無望,所以自暴自棄,迷失了自己。在行將退居二線之際,落得個如此結局。(廉政瞭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