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性改革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3日在武漢市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被認為是本屆三中全會的定調。會上習近平提出“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等六個重大問題,被稱為“習六點”。
前述智囊人士指出,目前市場熱議的議題偏重于經濟和市場改革,但無論是從十八大報告還是“習六點”來看,本屆三中全會都將更注重整體性、系統性、配套性的改革,而非單個領域的細節改革。
從近期舉行的政治局會議也可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占據著重要議題的地位。
8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實現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昨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
上述人士稱,從目前釋放的信號來看,本次會議會更注重全局性的部署,在細節上很難有具體的突破。具體領域的改革很可能根據全會報告的總框架,在未來逐步實施。
強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盡管三中全會還未召開,但本屆政府調整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決心已經十分明顯。半年多來,本屆政府多次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并在多個場合強調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不少專家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錯位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表示,30多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得益于改革,未來中國要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還必須依靠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市場能做的就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就讓社會去做,政府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和李克強都主張讓市場機制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而且經濟學家認為政府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不再行之有效,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暗示打算將經濟增長重心轉向內需。
對于經濟體制改革,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遲福林認為,政府的一系列動作表明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轉型相結合的改革方向,這種全面的改革思路有利于改革更深刻和徹底。
推薦閱讀:中共第18屆委員會三次會議 于11月9日在北京召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