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在家門口喝著熱騰騰的粥,和老伙伴們一起聊聊天,真是暖胃又暖心!”一大早,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西門街道錢東社區的“暖東粥鋪”里就坐滿了周邊鄰居。這個粥鋪從居民提出訴求到開門迎客,僅用了5天時間,社區閑置的空間得到了有效的盤活利用,居民們“一早的幸福”觸手可及。
“這5萬元救了我的命!”寧海縣大佳何鎮村民全亞帶完成了一輪治療。4年前,這位外來媳婦因重病讓家庭陷入困境,申請低保時收到了首筆1萬元救助金。寧海縣民政局通過“一卡通惠”平臺大數據篩查發現其今年的醫療支出驟增,馬上主動聯系醫保部門核驗費用明細,用最短時間將臨時救助金提至5萬元并直達其社保卡,讓被動申請變為主動護航。
聽民聲、找問題、辦實事,寧波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全市3.27萬個黨組織、58.4萬名黨員積極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形成了深學篤行、真查真改、實干爭先的良好局面。
“產品生產了大半卻收到侵權律師函,可不生產又會訂單違約,這可怎么辦?”寧海一家模塑公司的負責人吳先生因外地企業的專利侵權指控陷入了困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走進“民商法治診所”,他接到了受理律師“未構成侵權,會全程跟進服務”的定心丸。這個“診所”是寧海針對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業法律糾紛應對能力薄弱而專門成立的。全縣29家“民商法治診所”在今年上半年累計為247家企業開展了“法律體檢”,梳理企業風險502條,解決問題困難221個,惠及市場主體1247家次。
海曙是寧波的中心城區,服務資源受限、服務陣地受限。今年4月,海曙區啟動黨群服務中心微改造提升行動,通過迭代原有功能、優化低效空間、整合閑置資源,集中推出“暖冬驛站”“好鄰居格子鋪”等45個微改造項目,打造了家門口的青少年宮、居民會客廳等一批專業化服務場景,實現陣地服務場景平均增加30%,月均服務人數增長35%。“開門搞教育、躬身聽民需。”海曙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這一工作理念,轄區平均民意收集覆蓋率達95%,同時梳理出屋頂漏水、服務單一、監控盲區多等15項高頻共性事項,將民生清單作為工作清單厘清抓好。
“我們計劃在廠區空余處搭設遮雨棚用于存放廢棄材料,為確保建設合規,特向政府部門尋求專業指導。”6月23日,北侖區綜合行政執法指導辦公室接到了區內某外資鋼鐵制造企業通過區“益企服”平臺提出的申請。沒有遲疑,綜合行政執法指導辦公室協調相應部門組成了專業團隊上門支招,明確了符合規范的遮雨棚建設方案及安全要求。“預約式行政指導服務是我們優化營商法治環境、精準服務外資企業群體的一個舉措。”該辦公室相關人員介紹,這項舉措通過工業社區建立政企連接,跨部門組建專家團隊,把對外資企業政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變為“最優一公里”。
7月28日下午,鄞州區阿彪葡萄種植基地里工人們弓著腰在葡萄架間穿梭,飽滿的葡萄被小心剪下,迅速裝進筐里。“成熟的能搶收就盡量搶收。”趕來的鄞州區農技站農技專家趙綺叮囑著。“臺風消息一發布,區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就通過微信群、短視頻等線上渠道推送防臺指南,從溝渠清理到作物搶收要點,很細。”趙綺一邊忙著檢查葡萄的品質一邊說,今天共有3個工作組分別奔赴姜山、首南、云龍等重點種植區,現場指導農戶加固大棚、檢修設備、搶收成熟作物,確保各地農業生產正常進行,將損失降到最低。
(記者 曾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