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家政服務員心理健康指導工作指南》地方標準發布
如何為家政從業者構建心靈“防火墻”?
閱讀提示
如今,數千萬名家政從業者構成了城市生活的暖心要素,但也出于種種原因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心理困惑和情緒壓力。近日,山東發布全國首個《家政服務員心理健康指導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引導家政行業更加關注員工心理健康問題。《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為家政從業者提供必要的、科學有效的心理服務,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12月11日,月嫂張秋玲從繁忙的照護工作中抽身,來到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參加心理調節講座。盡管從事月嫂行業已經十多年,業務技能相當熟練,張秋玲每月還是會抽出時間來這里聽聽講座,和咨詢師進行交流。
如今,數千萬名像張秋玲這樣的家政從業者,構成了城市生活的暖心要素,但也出于種種原因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心理困惑和情緒壓力。《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為家政從業者提供必要的、科學有效的心理服務,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關注家政員的不良情緒
“家政服務員在剛入行時,心理壓力是最大的。”來自山東百潔家政服務公司的護老阿姨李殊,至今已從業超8年。在她看來,大多數子女都很關心老人,但自己沒時間照料,正因如此,他們對家政服務員提出了高要求。
在平陰縣陽光大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愛民的經驗觀察中,還有部分家政服務員思想包袱重,“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不自信,總認為低人一等,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
“我曾護理過語言功能喪失的老人,他非常著急的時候,會發脾氣、摔東西,遇到這種情況,作為護理人員的我們也感到很煎熬。”李殊告訴記者,公司開展的新老阿姨經驗交流會和心理培訓教育就非常實用,能極大疏解工作中的焦慮和壓力。
“我們鼓勵及時溝通,如果家政服務員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調整,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山東百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梁立萍介紹,公司每個月最少安排兩次培訓,以講座的形式幫家政服務員疏導各種心理問題,提高交流和溝通能力等。
心理輔導活動受好評
一方面是客戶的高預期、細要求,另一方面是新入行時期的迷茫和不自信。在此背景下,針對家政服務員的各項心理輔導活動,受到大家的普遍期待和好評。
“我們近距離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有時候感覺壓力很大,自己也會鉆牛角尖,讓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我們開解開解,心里能舒服很多。”張秋玲告訴記者,公司不僅有自己的講師和學校,還有心理專家和咨詢師前來授課。
據總經理孫愛民介紹,公司每月開一次聯席會議,安排專人在月嫂群、運營社群、養老護理群收集家政服務員反饋的問題。在他看來,“其實阿姨也像孩子一樣需要被呵護,要始終引導她們對這份工作有正確的認知。”
李殊則更看重來自同行前輩們的實際分享,她說:“年齡大一點的家政阿姨比較有經驗,遇到特殊情況該如何應對、如何處理,這些分享對我幫助非常大。”
“家政工作是服務,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濟南我愛我妻家政服務中心總經理穆峰介紹,每當家政服務員完成一個服務項目后,家政服務中心便與她們約時間定期復訓、疏解,詢問并記錄服務客戶流程中的體驗,不僅要總結優秀做法,還要幫助消化負面情緒。
多地啟動心理健康培訓
及時疏導家政服務員心理困惑和情緒壓力,在政策層面也受到了關注。近日,山東發布全國首個《家政服務員心理健康指導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包括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健康測量、心理健康疏導、心理健康拓展、心理健康培訓、服務效果評估等內容,旨在全方位關注和保護家政服務員心理健康,幫助家政服務員正確應對和排解壓力,激發家政服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提供優質的服務。
據了解,該標準由山東省商務廳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由山東現代家庭服務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等有關單位牽頭制定,將為家政服務行業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和參考,引領行業更加關注員工心理健康問題。
“標準的發布實施,標志著家政服務行業在關注員工心理健康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在山東管理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總工會心理健康服務專家指導組成員周秀琴看來,山東此次專門針對家政服務員心理狀況出臺指南,為家政行業樹立了新規范,有利于健全行業服務體系。
記者了解到,廣東、四川、黑龍江等地有關部門,在近年來也啟動了對家政服務員的心理健康培訓課程。在職業道德、文明禮儀、法律常識、安全知識、健康知識等培訓科目外,加入了心理疏導的內容,邀請心理咨詢師或心理學專家進行現場講座和咨詢,。
“家政無小事,家政員的心理健康是家政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周秀琴認為,保證家政員的心理健康,既是對家政員的保障,也是對雇主家庭的負責。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消費者的認知轉變,健全家政行業新規范,實行職業化、規范化管理,為家政從業人員構建及時有效的心靈“防火墻”。(記者 田國壘 通訊員 陳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