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 同樣是假期,休息之余,春節還意味著“團圓”,意味著“祝福”。在農歷新舊年份切換的日子,人們把在外奮斗一年的收獲與感悟和家人一起分享,也為親戚朋友們送上最美好的新年祝福。往年,這些美好的過程通常以“面對面”的形式進行,然而今年春節,很多人都是通過“屏幕對屏幕”的形式完成。在北京這座城市中,許多“只有過年才有的景象”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交通:北京沒有那么“空”了
通常來說,每年過年都是北京路況最好的時候,人少車也少。然而今年,這種感覺沒有那么明顯了,選擇就地過年的人明顯增多。一直到節前上班的最后一天,交通都一如往常,毫無“空城”的跡象。不少同事都感慨,今年過年地鐵上的人還挺多的。
據相關部門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道路交通流量保持低位運行,高速公路流量與往年春節相比下降約20%,一些城市市區交通流量較往年春節相比有所上升,未發生長時間、大范圍交通擁堵。
以往交通“特別通暢”的情況一般會持續到正月十五前后,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后的首個工作日,北京城區的交通基本恢復如常,在早高峰時段,各路口路段車流量雖然增加,但仍平穩有序運行。
年貨:人未歸 貨已到
春節假期,回家的人也許會遲到,但祝福和年貨從不缺席。
就地過年催生了家鄉味年貨反向奔赴新景觀。統計顯示,從臘八到小年,淘寶上“年貨”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23倍,經菜鳥共配縣發往北上廣深杭的訂單同比增長20%以上。2021年1月,通過盒馬APP為親朋好友購買年貨的異地下單占比為19%。農歷臘月以來,通過餓了么異地下單給父母長輩的外賣訂單環比增長兩成。
晚輩孝敬長輩有了新三大件,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等“黑科技年貨”消費增速同比超100%、300%,洗地機更大漲18倍。
父母從老家寄來當地特色食物,“遠程投喂”不能回家過年的子女們。菜鳥數據顯示,甘肅、貴州、重慶等人口流出大省,“家鄉味”寄出同比增速最靠前,貴州酸菜、湖南臘肉、重慶辣子、云南火腿成網友呼聲較高的年味。留守青年們的冰箱早已被老家寄來的美食塞得滿滿當當。
就地過年:從被動留下到主動選擇
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很多人被迫留在工作地過年,無法與家人團聚。而今年春節,各地紛紛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大家就地過年,減少人員流動,有更多人主動選擇留在原地過年。
“去年就沒回家,今年還在北京過年,等過完年再回老家看父母。”盒馬配送員小劉已經已經是第二年留在北京過年了,“公司里像我這樣‘錯峰回家’的人不少呢。”
東城區兆軍盛菜市場今年春節期間依舊正常營業,但不是所有的攤販都在,一些老家在河北的商戶們表示,“來回一趟還要隔離什么的比較麻煩,不如留在北京。”
很多居民區周邊的臨街商鋪春節期間都照常營業,這些理發店、養生館、小餐館等服務行業通常外來打工者居多,往年春節老板們都會給員工放一個長假,“今年周邊小區的住戶很多都留京過年了,我們店沒有休息,這幾天生意挺好的。”一家揚州修腳店的老板表示。第三方數據顯示,王府井、西單、三里屯等22個北京市重點商圈日均客流同比增長近90%。
當春節不再伴隨著大規模遷徙,我們依舊能過好這個年。或許親情的表達從來都不應受到距離的限制,只要你愿意,隨時隨地都可以向家人傳遞愛與關心。(記者 李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