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支部隊都是根據訓練需要,自行尋找訓練場地。蛟龍突擊隊相中的訓練地點距離營地很遠,龍茂長和戰友經常當天出去訓練,第二天才能回來。由于是徒步前往訓練場地,他們會帶一些簡單的食品,晚上就住在沿途牧民廢棄的房子里。有一次行軍途中遇到夜雨,龍茂長干脆睡在了牧民廢棄的羊圈里。龍茂長說,這些經歷對狙擊手很重要。“在常人眼中,狙擊手最后一槍打準了就行,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狙擊手經常單獨執行任務,對體能、野外生存、偽裝、偵察能力要求很高。要想打好最后那一槍,前期的準備工作很關鍵。舉個簡單的例子,狙擊手打最后一槍之前可能要隱蔽幾個小時,趴著紋絲不動是常事。”
龍茂長在進行狙擊步槍射擊訓練。
到了正式比武那天,晚上8點,龍茂長背著30多公斤重的裝備從營地出發,開始了15公里的夜間徒步隱蔽滲透。一路上,“敵人”在各個關口巡邏,一旦暴露就要在總成績里被扣分。經過3個多小時的隱蔽滲透,龍茂長到達指定地點,開始構工偽裝。
第二天清晨6點,龍茂長和戰友依次前往5個射擊地點,完成比賽。參賽隊伍是來自全軍的十幾支部隊,5個項目競爭都很激烈,龍茂長最終拿下了指令狙擊的第一名。“指令狙擊就是兩個狙擊手瞄準一個目標,同時開槍命中目標。真正執行狙擊任務必須一槍斃命,為了防止一個人失手,需要兩個狙擊手同時向一個目標射擊,這就是‘雙保險’。”龍茂長說。當被問及比武時自己和搭檔同步率有多高時,龍茂長自信地說,只有用超高慢鏡頭回放錄像時才能看到兩把槍的子彈出膛稍有快慢,聽聲音只是發出一發子彈。
如今,龍茂長已是一名成熟的狙擊手,但他每周仍會堅持至少一次實彈訓練。“朱日和的成功只能說明過去,未來的路還長。你知道我現在最遺憾的是什么嗎?當了連長以后,管隊伍、帶訓練的任務重了,能出去執行任務的機會少了。每次看到執行護航之類任務的戰友離開和回來,我都很羨慕他們。所以技術訓練不能松,等到哪天要我上的時候隨時能上。”
龔凱峰:“海盜的槍口離我不到1米”
在一心想執行實戰任務的龍茂長眼中,龔凱峰一定是幸運的:2017年4月,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時,龔凱峰登上了被海盜劫持的圖瓦盧籍OS35貨輪,救下了船員,并與荷槍實彈的海盜近距離對峙。
2016年12月17日,蛟龍突擊隊的排長龔凱峰跟隨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從廣東湛江出發,踏上了前往亞丁灣的旅程。“我一直想出護航任務,但是出發前心情還是挺平靜的。畢竟我們在亞丁灣的護航早已常態化,之前每批編隊里都有蛟龍的人,不是什么新鮮事。”龔凱峰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護航的前4個月,就像龔凱峰所預料到的,很是平靜。龔凱峰說:“這些年,各國在亞丁灣護航的軍艦很多,對海盜的震懾力不小,海盜基本看到軍艦就逃了。有的海盜還會把槍扔進海里,或者用根繩子拴在船底,謊稱自己是漁民。說實在話,我從國內出發前也沒想到自己能遇見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