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8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二期計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二期計劃》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強,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其中的一個關鍵指標是: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將實現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
特殊教育學校,一名醫護人員在喂學生吃蛋糕(資料圖)。 譚凱興 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二期計劃》提出了三大重點任務:一是完善特殊教育體系。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和鞏固水平,加快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二是增強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在財政教育支出上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優先保障特殊困難群體。三是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加強特教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提高殘疾學生入學安置、教育教學等工作的有效性,推進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
該負責人還表示,普及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是二期計劃重中之重的任務。要實現95%的目標,關鍵是要以區縣為單位,落實“一人一案”,核實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情況,通過特教學校就讀、普通學校就讀、送教上門等多種方式,逐一做好教育安置。
一是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對于招收五名以上殘疾學生的普通學校,要建立資源(中心)教室,配備資源教師。
二是采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方式,對中重度殘疾兒童實施義務教育。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地)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三是采用送教上門方式,對不能到校就讀、需要專人護理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對送教上門的學生要納入學籍管理,加強人財物保障。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殘疾人對學前教育、高中及以上階段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二期計劃》對此有哪些支持措施?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稱,將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力度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重點是支持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在特教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加學前部或附設幼兒園,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置專門招收殘疾孩子的特殊幼兒園。
——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重點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通過隨班就讀、舉辦特教班等擴大招收殘疾學生的規模,各省(區、市)集中力量至少辦好一所面向本地區招生的盲人高中(部)、聾人高中(部)和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特教高中資源不足的地市在特教學校增設高中部。
——穩步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學校要積極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進行必要的無障礙環境改造,給予殘疾學生學業、生活上的支持和幫助。統籌殘疾人高等教育機構的布局,支持高校增設適合殘疾人學習的相關專業,增加招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