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晚8點,央視播出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篇《嚴防“燈下黑”》首度披露了曾經參與查辦過慕綏新、馬向東、武長順等大案要案的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袁衛華落馬細節。
袁衛華 《打鐵還需自身硬》視頻截圖
專題片解說稱,袁衛華案是中央紀委機關查處的一起典型案件。這名37歲的處級干部雖然職級不高,但違紀行為卻非常嚴重和惡劣。袁衛華曾經是家鄉的高考狀元,北京大學法學院高材生,大學畢業后直接考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曾經參與查辦過慕綏新、馬向東、武長順等大案要案,也曾經立功受獎。
袁衛華在央視鏡頭中懺悔說,“我的求學之路是很順的,始終是第一第一第一第一,一直到北大。因為我當時對自己仕途的發展是一種比較快速的規劃,希望能夠盡快地進入處級這個崗位。但是這個目標情況之下,如果順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真的特別后悔做這些事情。一方面反腐敗,一方面腐敗,這個確實是自己覺得挺后悔,悔恨的一件事情。”
“袁衛華眾多違紀行為中最為突出、最為惡劣的問題,是故意泄露案情。他不止一次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其中第一次發生在2004年,他主動向某副部級干部泄露舉報內容。”專題片的解說指出。
解說稱,這名副部級干部任職的地區,屬于袁衛華所在的第六紀檢監察室對口聯系的地區之一,袁衛華因此有機會掌握反映該地區黨員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而第一次泄密,就換來了一個超乎他想象的大工程。
袁衛華在央視鏡頭中亮相時說,“是舉報信,知道有這個事兒,我就先口頭給他講的。他說你能不能給我看一眼,我說行啊,我說哪天回去了我給你拿過來。我想和他處好關系,然后通過交往以后我希望通過找他要點工程……他也是覺得我這個人可能未來會對他有用,所以他就愿意用這個重量級的工程去和我交往。因為我也是很忐忑地和他交往,我是科級干部,他是副部級干部。但是在一張嘴的情況下,竟然我成功了,這樣就真的是有一種一發不可收的感覺了。”
專題片解說稱,“這就是袁衛華泄露問題線索交換來的第一個工程,這個保護區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被交給了袁衛華父親的工程隊。在兒子到中紀委工作之前,袁衛華的父親手下只有一支三五個人的小包工隊,只能承接一些防水、房屋翻修的小工程,但他兒子卻幫他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承攬工程專業戶。袁衛華則要求父親訂立遺囑,寫明‘將家庭財產全部給大兒子袁衛華’。多年來,袁衛華利用自己的權力,承攬到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工程項目。”
在央視鏡頭中,已落馬的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委原書記侯鳳岐說,“中紀委找我談話,我也心里沒底,不知道談什么問題,所以我給他打電話,他當時也跟我說,說是沒啥,就是在調查某案過程中,有一個情節需要你證明,我從內心是表示感謝吧,那我們水利上有工程,就給他引薦。”
專題片的解說稱,“袁衛華除了通過拿工程牟利,也收受大量財物。黨的十八大之后,他仍然沒有收斂、收手,泄密內容除了中管干部的問題線索,還包括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審計報告、調查報告等,甚至幫審查對象一起分析情況,出謀劃策。”
解說稱,“就在2015年被立案審查的前幾天,袁衛華還為父親運作拿到了兩個工程。他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遠、情節如此嚴重,令人震驚,也令人深思。”
惹人注目的是,在央視鏡頭中,時任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穆紅玉點評袁衛華案件時透露,“袁衛華是典型的以案謀私,2014年到2015年,袁衛華在天津查辦相關案件,時任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的黃興國就主動地多次與袁衛華接觸,打探武長順案件、楊棟梁案件的相關信息,同時也套取、打探關于黃興國本人一些問題線索。袁衛華都一一奉告。為此黃興國多次地請袁衛華喝酒、吃飯,贈送名貴手表等貴重的禮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述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篇《嚴防“燈下黑”》播出幾個小時前,2017年1月4日下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宣布了黃興國被雙開的消息。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消息稱,“經查,黃興國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陽奉陰違,搞迷信活動,打探涉及本人的問題線索,對抗組織審查;違反組織紀律,違規選拔任用干部并收受財物,封官許愿,任人唯親;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品、禮金,縱容、默許親屬利用其職務上的影響獲取巨額利益,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為其子謀取私利,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巨額財物;違反工作紀律,違規安排出訪隨行人員,對身邊工作人員失察失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問題涉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