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阮煜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日在北京宣布,2016年7月已經進入拉尼娜狀態,秋冬季將發展成為一次拉尼娜事件,預計秋季影響中國的臺風風暴潮和災害性海浪發生次數將比常年偏多,冬季海冰災害呈偏重趨勢。
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副司長于福江在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說,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在極強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轉向拉尼娜現象的幾率較大。1982/83和1997/98兩次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后,分別形成了兩次中等強度以上的拉尼娜事件。
監測顯示,2015/16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到今年2016年4月結束。今年5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下降,5至6月表征海溫異常的Nino3區海溫指數分別為0.03℃和-0.12℃,并且海溫異常偏冷的范圍也逐漸擴大。進入7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異常偏冷海溫的面積和強度較上月都有較大增加,Nino3區海溫指數4星期分別為-0.4℃、-0.6℃、-0.5℃和-0.6℃,7月份已經進入拉尼娜狀態。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氣候預測室首席預報員姜華告訴記者,由于自厄爾尼諾事件結束以來,赤道太平洋始終沒有建立起強而穩定的東風異常,而是呈東西風異常交替出現的振蕩形勢,目前預計8月份熱帶中東太平洋會有短暫回暖,秋冬季將發展成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由于拉尼娜事件的發生,整體來看今年秋季中國近海海域的海洋災害呈偏重趨勢。2016年秋季處于拉尼娜事件的發展期,西太平洋海溫將偏暖,有利于秋季臺風的生成,臺風個數將比常年偏多,一旦臺風來襲與天文潮高潮疊加,風暴潮和災害性海浪生成的幾率將加大。
姜華說,2016/2017年度冬季拉尼娜處于盛期,引起東亞冬季風有可能較常年偏強,中國北方冬季氣溫偏低,從而導致中國冬季渤海、黃海海冰冰情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