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奉賢區召開黨政負責干部會議,會上宣布免去周平區委書記、區委常委、委員職務,調任上海建工集團監事會主席。
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查閱官方公開資料,目前,除了奉賢區委書記暫時空缺,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總計31人中,全部是“60后”、“70后”。其中“60后”28位,“70后”3位。其中,“65后”(含70后)有17人。“70后”分別是1970出生的金山區委書記李躍旗,1971年出生的楊浦區委書記諸葛宇杰,1973年出生的青浦區區長夏科家。
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同時注意到,現在上海區縣黨政一把手中,有9人未滿50歲(1967年及之后出生)。
“50后”陸續卸任
2013年4月,周平接時光輝任奉賢區委書記。
周平在郊區有過多年任職經歷。去年,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如火如荼,周平結合奉賢中小企業眾多、產業能級不高、高校及科研院所較少的特點,提出要將奉賢打造成“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盡管奉賢是后發地區,但我們加快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同樣強烈,決心和毅力同樣堅定。在未來的發展中,奉賢將提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示范、科技成果承接轉化功能,讓中小企業在奉賢‘百花齊放’。”
和其他遠郊不同,奉賢的城鄉差距更為明顯。在去年底接受解放日報·上海觀察記者的訪談中,周平曾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城鄉統籌,通過南橋新城建設引領周邊鄉鎮發展,在奉賢打造更多的“南橋”。
這幾年,周平在奉賢大力推行“賢文化”和“好家風”培育,利用奉賢自古就有的“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歷史傳統,營造具有奉賢特色的文化氛圍。而且將“好家風”培育工作深入田間地頭,“以家風化鄉風,以鄉風促民風”,去年該區獲得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區)榮譽稱號。
為什么一個遠郊區要這么重視文化建設?在很多場合,周平都會說“奉賢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賢文化”孕育了淳厚善良的奉賢人民,這是一股向善、向上、向美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周平之前,近半年來,“50后”區委書記卸任的還有原靜安區委書記孫建平、原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
老書記的感言
2015年11月5月,靜安、閘北正式“撤二建一”。孫建平離任時感言:一個地區的發展,因為不斷優化,才能變得優秀;因為不斷強化,才能變得強大。站在“撤二建一”的新的起點,既為靜安今天的發展成就自豪,又對靜安未來實現跨越式發展信心滿懷、無比期待。相信靜安在新的領導班子帶領下,一定能夠把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融入我們對靜安未來五年的謀劃之中。 孫建平還動情地念了汪國真的詩句——“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在今年2月1日,原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在離任時說:“自2006年起至今,我在松江工作整整9年2個半月,此時此刻,想說的話歸結起來就是感謝和祝福。感謝市委的肯定,讓我的工作最后一站在松江度過,讓我和同事們在9年的時間里干成了幾件具有重要意義又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工作……”
“五年后,當你厭倦了城市密集的人口、污濁的空氣,開車進入松江的農村,一路上就是一幅畫——春天里‘麥苗青青菜花黃’,秋天‘滿地金黃稻花香’,放松心情、回歸自然。”松江機關干部說,這是亞飛書記對松江和上海發展的美好愿景。
“60后”“70后”接棒
“十三五”開局,新的藍圖已然展開,“60后”、“70后”又該如何接棒?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對上海未來發展提出要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著力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步伐,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總書記對上海的殷殷重托,是包括區縣一把手在內的上海各級干部進一步前進的方向。地方“主官”不好當,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城鄉一體化等方面面臨的各種矛盾和挑戰不斷增多,需要面對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考驗和陣痛。
勇氣、銳氣、朝氣,是上海干部應當始終葆有的精神狀態,也是應有的自覺擔當。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這應是“接棒”的正確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