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茶采摘季,近期武夷山的各個生態茶園一派繁忙的開采景象。當地推行的在茶樹間輪種油菜和大豆,人工壓青作綠肥等生態茶園管理模式,從源頭上保證茶葉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
茶產業是武夷山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首站來到武夷山,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武夷山市牢記囑托,于去年8月,全面啟動了全域生態茶園建設,著力打造“三茶” 統籌示范,全力推進茶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目前,已建立星村鎮、興田鎮、武夷街道等5大示范片生態茶園,通過擴大生態茶園建設規模,以點帶面、以線帶片,逐步引導茶農種好茶、種生態茶、種放心茶。
武夷山首席巖茶廠在生態茶園的茶樹間輪種大豆和油菜等綠肥作物,代替了傳統施肥。“輪種綠肥不僅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還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首席巖茶廠負責人介紹,這一來,不但能使茶青產量保持穩定、茶葉品質持續上升,還讓茶園生物多樣性和完整生態鏈得以保留。
像首席巖茶廠一樣,當地許多茶企也在推行生態茶園建設上取得了良好效益。星村茶香茶業專業合作社推廣燕子窠生態茶園種植模式,目前,合作社茶園面積達4000多畝,年產生態茶15萬公斤,社員收入平均增加了20%以上。永生茶業公司在生態茶園大量種植楠木、銀杏、紅豆杉、羅漢松等珍貴樹種,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營造出生物多樣性。據權威機構檢測顯示,其地里的有益菌數量從幾十種上升到上百種。良好的生態環境使永生茶業的茶葉品質不斷提升,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我們力爭早日實現全域生態茶園建設的目標。”武夷山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葉俊武告訴記者,武夷山正朝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穩步前行,確保茶產業行穩致遠,為鄉村振興打牢產業基礎。(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