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發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涵養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內外兼修”,鄉村更美
近日,南平市公布最新的“四比六促”成績單,邵武市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脫穎而出,位居10個縣(市、區)第一。
“內外兼修”,鄉村更美。今年3月8日,邵武發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從26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出發,集中整治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涵養文明鄉風。當地“小題大做”,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首場硬仗,這背后有何深意?
示范引領,觀念革故鼎新
“打掃好門前屋后,拆除了亂搭亂蓋,村里變得越來越寬敞利落了!”75歲的蔡火秀是下沙鎮屯上新村老住戶,身邊的這些變化,她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屯上新村建于2008年,由于沒有提前規劃,雞鴨到處跑,新村不新是所有人進村的第一感受。
“農村人居環境問題,是久治不愈的頑癥,我們要做的,是改變老百姓先前那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改良不良的村風民俗。”邵武市委書記何光松說。
針對鄉村振興面臨的這些痛點,邵武以大會戰形式,將整治工作細化為“五清一改”,即農村生活垃圾、村內塘溝、標語橫幅、私搭亂建、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都在清理范圍,但重點是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
老百姓多年養成的習慣,并非一聲令下就馬上轉變。村民何財玉怎么也想不明白,為啥在家門口堆點柴火養幾只雞就不行了?“改變老百姓的觀念,需要鎮村干部示范帶動。”下沙鎮黨委書記范育華說,從4月起,下沙鎮每天下午由掛村領導帶隊,鎮村干部投身環境整治,引導帶動村民一起干。
“一開始拆除雞舍鴨舍,村民有不解的聲音。當整治初具雛形,村民感受到整治前后的變化后,開展工作順利多了,像何財玉一樣原本持反對意見的村民逐漸轉變觀念。”屯上村支部書記龔春生說。
從“要我干”到“我要干”。“我們運用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讓整治常態化。”龔春生說,未來村里每月將評選文明家庭和流動紅旗,設立獎罰,共同養成保持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好習慣。
疏堵結合,有力度更有溫度
曬口街道新豐村黨員盧建華在316國道邊上開了家餐館,因生意紅火,他在店前搭起200多平方米的彩鋼棚,棚下支桌子供客人用餐。他的做法并非個例,新豐村國道沿線的41戶人家,幾乎家家都搭蓋了彩鋼棚。
“國道邊上的餐館和修理廠,最長的彩鋼棚從門面延伸出10米,短的也有四五米,既影響美觀,也不安全。”新豐村下派書記張斌說。
“拆除彩鋼棚以后,不能遮風擋雨,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這可怎么辦?”拆除前,許多村民提出這樣的疑慮。
為了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村里同意每戶可以在門前延伸兩米安裝雨披,制作標準統一,達到整潔美觀實用效果。
盧建華最先自愿拆除自家彩鋼棚,又第一個裝上雨披。“拆除彩鋼棚后店里亮堂許多,生意更好了!”他說。
在盧建華的示范帶動下,拆除通知下發后,村里集中整治違章搭建,5天拆除沿線4000多平方米的彩鋼棚。
“做農村工作,必須疏堵結合,既要整治臟亂差,更要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體現整治工作的力度和溫度。”何光松說。
在下沙鎮屯上新村,家禽住上“集體宿舍”,農機具有了專門的停車場。“以往這塊空坪堆滿了村民的雜物和農機具,拆除私搭亂建后,我們與村民約法三章,不再散養家禽,不亂停放農機具。”龔春生說,村里根據地形,統一建設37間雞舍,每間12平方米,滿足堆放雜物和養家禽的需求,實行“人畜分離”。此外,建設農機具停放場,規范農機具擺放秩序。“合理安置后,我們在閑置的十畝地上種植澳洲茶樹,一年可以為村集體增收近4萬元,真正實現共建共享。”龔春生說。
留住鄉愁,重塑鄉村肌理
在曬口街道,同青新村像一幅水墨畫,富屯溪和同青溪交匯于此,依山而建的徽派民居錯落有致,自然民俗相映成趣。
“有賴于新村前期的高起點規劃和高標準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如今韻味越發凸顯。”曬口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春英說。2007年,新村邀請福建省村鎮建設發展中心完成總體規劃編制,打造美麗鄉村,建筑外觀運用馬頭墻等元素,集納和平古鎮、金坑古民居等民居風格。
“2009年新村建成搬遷后,前期嚴格執行村規民約,群眾開始自發行動共同守護村居。”黃春英說。
保留風貌與鄉村發展并行不悖。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邵武提出“一個合身管用的規劃、一個增收致富的產業、一個整潔優美的村莊、一個文明和諧的環境、一個充滿活力的組織”的作戰格局,注重保護鄉村肌理,梳理鄉村脈絡,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曬口街道高峰村是南平市產業興旺示范村,由于高山盆地的獨特生態氣候,全村匯聚10多種綠色產業。“我們始終把保護高峰村自然生態作為底線要求,項目入駐充分考慮生態環保因素。”黃春英說,村里確定了“以農帶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的發展路子,對上世紀70年代的老村部、老電影院、老茶場進行修繕保護。今年3月,曬口街道邀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為高峰村編制規劃,進一步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鄉村規劃要準確把握自身發展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思路,量體裁衣、彰顯特色,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讓農村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何光松說,目前邵武以宅基地補充耕地指標交易資金向鄉鎮傾斜,籌措上億資金專項用于鄉村振興,“一帶N點”26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將由市里統一出資進行產業和鄉村建設規劃,率先步入全方位、高質量、個性化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