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樓即是上下游左右鄰就是產業鏈
自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啟動以來,南安各園區簽約、入駐、投產企業數均居泉州首位
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是推動園區從空間重構向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強產業、興城市”的有力舉措。
近年來,南安聚焦“做大集群、做強園區、做優生態”三大目標,以連片開發為主線,以全鏈管理為抓手,以多元賦能為突破,推動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將園區打造為推動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平臺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引擎。
隨著各工業(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的框架漸次打開,全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漸展新貌,不斷涌動新活力、迸發新動能。
聚力蓄能項目建設提質增速
機器作業聲此起彼伏,挖掘機鐵臂高舉……走進均和云谷·南安高新科技港項目施工現場,隨處可見火熱的施工場景。本月初,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一期首批次廠房順利封頂,項目建設邁入新階段。
“我們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125畝,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將建設研發、生產、辦公一體化高標準廠房。”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其中,一期工程建設面積約3.8萬平方米,共9棟標準化廠房,目前已有5棟主體建筑結構封頂,一期工程預計在2024年年底全部完工。與此同時,項目二期工程也已正式開工,目前正在進行石方開采工作。
項目建成后,將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招商方向,計劃培育打造泉州市智能制造產業高地、新一代信息技術升級高地、區域總部經濟集聚高地、泉廈產業融合高地。
不遠處,泉州芯谷南安科創中心項目建設同樣如火如荼。項目規劃建設商務寫字樓、展示中心、研發及生產型廠房、孵化器及加速器、生活配套等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城市會客廳、行政服務中心和展示中心,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高地。截至7月底,該項目竣備面積16.6萬平方米。
園區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熱火朝天,放眼全市,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成為南安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記者從南安市園區辦了解到,今年1月—7月,南安17個泉州級“四個一批”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9.66億元,完成年計劃投資額的80.01%,建成面積72.9萬平方米,完成年計劃新增建筑面積的66.42%。
項目建設高效有序推進,招商引資同樣喜人。自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啟動以來,南安各園區已完成招商面積223.82萬平方米,完成需招商面積的87.52%,簽約680家企業,入駐386家企業,投產186家企業,入駐投產面積123.97萬平方米(含自主提升23.57萬平方米),簽約、入駐、投產企業數均居泉州首位。
聚企成鏈產業發展集群成勢
“上下樓即是上下游,左右鄰就是產業鏈”,如今,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磁吸效應”正在加速釋放。
聯東U谷·南安半導體科技產業港便是其中之一。聯東U谷依托資源優勢,建立起大數據招商系統,通過鏈接園內、園外企業,服務產業鏈整體招商、精準招商。對于入駐該園區的企業而言,這樣的產業鏈整體招商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興卓科技有限公司是南安半導體科技產業港里的企業之一,于去年10月實現投產。這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所生產的數字智能電源廣泛應用于工具儲能、半導體專用設備及高端電子通信領域。在入駐園區之初,公司發揮產業鏈“鏈主”的“磁吸效應”,吸引自身的上下游企業正盾電子、詠嘉俊、和佳泰等5家企業同步入駐,變成“鄰居”,入園即成智能數字控制電源產業鏈。
聚企成鏈,效果可謂直觀。自去年南安半導體科技產業港一期建成以來,所有簽約入駐企業已全部在園區注冊,已投產企業18家,力爭年底前投產企業突破35家。
福建鎧彥廢舊資源加工公司位于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走進廠房,在巨大的流水線上,一臺臺廢棄冰箱經傳送帶進入處理倉,迅速被分解分類成各色材料。記者了解到,從今年3月入駐園區投產至今,該公司已拆解廢舊冰箱、洗衣機等共20萬臺左右。
這中間,離不開園區的上下游配套支持。
“我們以廢舊家電項目進入海西園區,從運營到現在,拆解完銷售的銅、鋁、塑料等產品,園區都有入駐企業進行收納,從運營上能減少運費成本;同時,前端的渠道建設也能彌補企業前端回收規模的任務。”福建鎧彥廢舊資源加工公司負責人黃海東介紹。
記者了解到,該園區發揮國家“城市礦產”基地優勢,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回收體系,招商入駐企業120家、投產68家,分別融入家電拆解、塑料加工、金屬熔煉等生產鏈和供應鏈體系,預計2024年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規模達30萬噸。
在南安,從一個企業到一條產業鏈,再到產業集群集聚的案例不斷涌現。
近年來,南安實施“高位連片規劃+龍頭鏈主帶動+強鏈補鏈延鏈”的連片園區發展戰略,打造“1+8”的水暖廚衛千億產業走廊和“1+6”的泉州市南翼高新區兩大核心片區,聚力推進建材家居、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紡織鞋服等“3+1”重點產業鏈,不斷推動產業“聚鏈成群”、企業“眾木成林”。
賦能投產服務保障持續優化
發展環境越來越優、辦事越來越便利、資源越來越豐富,也是許多入駐園區企業的重要考量要素。
在聯東U谷·南安半導體科技產業港,聯東U谷不僅負責園區的建設和基礎設施的完善,還精心打理園區的日常運營。在企業入駐園區后,聯東U谷能協助企業處理稅務規劃、財務管理、法務咨詢以及項目申報等一系列問題,并輔導企業申報“專精特新”等榮譽稱號,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泉州芯谷南安科創中心,園區按照先建配套后建廠房原則,構建齊全的生態圈,建有商務寫字樓、高新區城市會客廳、行政服務中心、展示中心、研發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高端配套設施,面積9.23萬平方米,占一期面積的55.6%,南安芯谷管委會也于5月底入駐該園區,為入園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
“與此同時,賦能園區入駐企業投產,南安著力從多維度、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南安市園區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科創資源方面,落地工業設計共享中心,入駐洛可可、廣美院、順德意創等3家知名機構;引進國家水暖潔具質檢中心、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等“國字號”機構,簽約深科院、武科院等大院大所共建科研機構,聯合海克斯康、海爾卡奧斯等團隊為企業配套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構建“產學研用”生態;引進深圳投石智庫,聯合石材、水暖、機械裝備等協會,共建全省首創的“一中心多站點”科技人才創新中心。
——智慧管理方面,以芯谷分園區為試點,打造“基于CIM的規建管服一體化平臺”,獲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應用示范項目;以水暖閥門千億走廊為試點,引進移動、華為、中關村等機構,聯合打造產業大腦和智慧園區平臺。
——政務服務方面,成立一站式工業園區服務平臺,下放45個服務事項,提供“幫代辦”和“一站式”辦事服務。
——金融服務方面,創新“整園授信”等模式,推進20家銀行入園惠企,為企業提供購置、技改、紓困等貸款。
如此多維聚力賦能,不斷描繪著園區標準化建設提質增效的鮮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