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成為南安發展內生驅動力
海都閩南網訊 今年8月份,南安市召開推進創新發展暨打造“回歸之城”大會,表彰了4家改制上市企業、13個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及創新型(試點)企業、13個企業研發中心代表,還有省、泉州市、南安市級科學技術獎、專利獎代表,以及13個南安市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吹響“創新行動年”沖鋒號。
經過多年發展,南安在創新發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吸引了不少外僑鄉親回歸創業,這與政府企業的有效聯動有很大關系。
政府重引導
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企業規模擴展的瓶頸,為此,南安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深入實施質量立市和品牌強市戰略,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各類質量認證和創名牌活動,努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南安市創新獎評選(暫行)規定》設置“創新發展功勛集體獎”和“創新發展功臣個人獎”,獎勵在科技、管理、金融、行業、綜合創新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個人;南安市《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關于引進領軍型創業人才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技術合作;建立2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推進企業間技術交流……
明年,南安將實施“創新發展推進年”系列項目,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企業、基層重改革
有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企業充分認識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創新的熱情大大提高了。以天廣消防為例,作為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福建省消防行業唯一的“省級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天廣消防承擔了“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等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研發項目。一系列核心技術的開發使得天廣消防產值實現了跨越式的突破,目前,該企業已成功改制上市。
不僅是企業,在南安的農村,創新的影子也隨處可見。自“世紀之村”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開通以來,農民們足不出戶,只要通過網絡,便可以將自己的農產品通過“網店”賣出去,成本大大縮減。另外,通過平臺上的“學校”,農民們可以接受農業科技培訓,學習最新的播種技術和新的經營理念。
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企業的自主研發,南安在技術創新和標準引領方面收獲喜人。目前,南安上市企業從零突破到4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新增行業(企業)及工程技術中心61個,工商認定馳名商標11枚,實施科技計劃項目500多個、技改項目近1000個,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突破2000項大關,萬元GDP能耗下降15%;新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處、博士后工作站1處,引進博士后等各類高層次人才380多名,聚才引智平臺建設居全省前列。南安躋身“中國商標發展十強縣”之列,榮獲“福建省知識產權強市”和“循環經濟示范市”稱號。(本網記者 鄭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