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曾經,在南安市柳城街道金街社區,提起陳某志,街坊鄰居都有挺高的評價,“能干,為人不錯”。但如今,“騙子”已成了他的代名詞。自去年11月以來,陳某志伙同林某東夫婦,以“通過在銀行當高管的親戚,借錢給銀行周轉”為由,向多人集資,少則十幾萬元,多則數百萬元。本月10日、11日,三人相繼“失蹤”,受害人因討債聚在一起才發現,此事涉及的金額至少有3千多萬元。而不少受害人的錢,還是從親戚朋友那里籌來的。
21日,陳某志向南安市公安局經偵大隊自首。
三人合股開茶室 “不賣茶,只談錢”
南安柳城金街路邊的“三江茶室”關門有些時日了。多名受害人稱,該茶室是陳某志、林某東和妻子鄭某雙合股于去年11月所辦,平時“不賣茶,只談錢”。林某東與陳某志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兩人年齡相仿,約40歲,但林某東曾接受勞教,陳某志卻經營了不少產業,資產頗豐。
“說是三人合股,但是誰看得起他林某東!”有受害者說,林某東名聲并不好,“大家愿意拿錢出來,一是得知他親戚在銀行做高管,二是陳某志平時為人不錯,有店有廠的,能夠擔保。”
受害者提供的幾張借條中,林某東是借款人,陳某志是擔保人。多名受害人稱,經陳某志擔保的錢款,約有兩千萬元。
上午自若陪泡茶 “天一黑,人跑了”
林某東集資所打招牌看似誘惑力頗大:以兩分半至三分的利息從眾人處收錢,之后通過主管個人信貸業務的銀行高管親戚,借給銀行用于周轉資金。人們都覺得,銀行家大業大,如此“投資”,風險趨零,堪稱“一本萬利”。于是,大多數錢款直接匯入了陳某志和鄭某雙的賬戶中。
本月10日,有人發現無法聯系林某東和鄭某雙夫妻。11日下午,陳某志還在一名受害人店中喝茶,晚上卻已跑路。12日,三人逃跑之事敗露,部分受害人聚集在“三江茶室”門口,此時人們方知三人“攤子攤得大了”。
逃跑后,陳某志發了數條短信給幾個關系較好的債主。短信中,陳某志寫到,自己也是受害者,林某東卷走“四千多萬”,自己被逼無奈才跑路,身上只剩2萬元現金,未來“累死了也會拼命賺來還你”。
調查所得知的結果,卻讓大家憤憤不平:陳某志11日晚跑路,13日他一銀行賬號中轉出23萬元至妻子的侄子賬戶,家人解釋“為侄子結婚準備”;兩輛小車被拆除車牌后藏了起來;名下的3套房產通過立下契約方式轉給弟弟。
受害者自發調查 “3035萬,全沒了”
13日,部分受害人聚集起來,根據各自手中欠條,列出了一張表格,共22人,被卷金額總計3035萬元。“之后還不斷聽說有人被牽扯進來。恐怕只有等到林某東被抓到,才能弄清一共有多少錢。”有受害人如是說。
表格中,有位女受害人被卷走金額高達500多萬。據別人所稱,林某東為取得她的信任,還將他在銀行任高管親戚的房產證抵押給她,“但后來發現,其實那本房產證是假的。她的錢其實也是從別人那里集來的,所以現在為了躲債,也跑了。”
據了解,受害人中與該女子情況相似的,不在少數。
出逃十天后自首“騙的錢,何時還”
21日下午,陳某志向南安市公安局經偵大隊自首。據受害人計算,仍掌握在陳某志手中的資金,“最多不會超過200萬”,而林某東夫婦仍然在逃,“撒出去的錢不知何時能等回來。”
南安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證實了陳某志已自首落網的消息。經偵民警稱,銀行方在配合警方調查時,曾明確答復,林某東是假借銀行為幌進行集資。根據林某東的集資手段判斷,其行為已涉嫌詐騙。但因案件未破,無法進一步透露案情。(本網記者 涂傳之 黃啟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