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知識產權工作室揭牌。
知識產權侵犯在石界屢見不鮮
石材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的掛牌,不禁讓記者想起3年前,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微信朋友圈發布的一封轟動石材朋友圈的《告石材界所有“倉庫”人書》。當時讓劉良做出此舉的主要原因是,英良集團工作人員在上海、廣東等地石材同行企業中看到不同版本的倉庫,一號、三號、八號、九號都有。
劉良說,創牌之日起他們就充分考慮到被抄襲的風險,因此從一號至十號倉庫的品牌名稱及外觀都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為了確保企業今后的長足發展,在經營范圍申請上也拓展至石材之外的服裝等九大類經營范圍。從這點來看,該品牌可謂是穿著層層法律保護外衣,可依然難免遭遇山寨風波。
在此之前,幾乎沒有石材人把知識產權這一問題放到面上來說,甚至有石材人覺得自己取個相似的名并不算侵權。而這一場規勸式維權,以漸漸被人淡忘而告終。
“我們企業特別注重品牌建設和產品研發,為了一個產品,我們可能會花上幾十萬元,甚至是很長的時間。但當我們在廈門展會上看到,與我們公司產品相似度極高的產品時,我們也會寒心。因為這樣的仿冒品是在我們大量付出之后的一點改動。面對這樣,我們卻維權無門。”作為本次參會的企業代表,英良集團財務總監晏華則袒露了英良創新發展所經歷的紛紛擾擾。
除了抄襲品牌名和仿冒產品,石材行業更為多見的維權則是企業公章被仿刻,合同被偽造而引發的法律糾紛。
王清安說,做出這種行為的都是一些小作坊、小工廠或個人,沒有相應的資質,就仿刻大企業的公章蓋偽造的合同,來達成接單的目的。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不僅損害了甲方的利益,更損害了大企業的名譽。
除了石材生產企業,石材機械企業同樣面臨知識產權被侵犯的問題。巨輪機械董事長鄭遠東告訴記者,知識產權主要涉及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3個方面。而在石材機械領域,企業之間侵犯更多的是產品外觀專利。
據鄭遠東介紹,遇到產品外觀顏色被其他企業模仿的時候,巨輪先是給對方發律師函,如果對方停止這一行為,巨輪則不追究;如果對方不但不停止,還讓大量仿冒品流入市場,巨輪就會選擇起訴。但知識產權訴訟過程相當漫長,很多企業等不起,就放棄維權。
據介紹,目前巨輪機械擁有100多項專利,2016年更是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可是一直以來,仿冒還是不斷。鄭遠東坦言,石材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的設立,對石材機械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不用再擔心求助無門。
石企要創新更要保護創新
“從中美貿易戰,特別是中興斷芯事件警醒著國人,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國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而石材行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自身創新潛力的開發。”會上,南安市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呂維山指出了石材創新意識的緊迫性。
“我們不僅要呼吁石材創新,更要呼吁保護創新,這樣,行業創新之路才會一直走下去。”呂維山補充道。
對此,當天前來開會的多位企業家紛紛表示贊同。水頭商會會長、光明石材董事長黃明經表示,打造石材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不僅需要企業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門關心指導。他表示,此次檢察院、地稅局、協會三部門聯合設立石材知識產權工作室,可見對石材行業的高度重視,給石材創業創新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與此同時,南安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丁燦輝表示,今后將依托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加強企業和行政、司法機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交流、配合,形成“企、政、司”合力保護知識產權的新格局。
昨日,“檢察、稅務、企業”示范聯絡點暨石材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揭牌儀式在水頭舉行。據悉,這是石材行業設立的首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將助推石材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石材行業創新發展。
南安市石材協會會長王清安表示,“檢察、稅務、企業”示范聯絡點暨石材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室的雙雙揭牌,不僅能夠更好地鼓勵和激發石材企業的創新激情與動力,也將開啟人人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文化氛圍,進一步為水頭石材企業探索便捷、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機制,為石材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提供“防護網”,為石材企業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為石材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記者 蔡靜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