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匯編《閩南話俗語》傾注了黃印級不少心血
“艱苦頭,快活尾”、“小漢偷支針,大漢偷扛杉”、“吃米勿知米貴”……這些朗朗上口、耳熟能詳?shù)拈}南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如今在南安東田鎮(zhèn)蘭溪小學,每周都有兩節(jié)這樣的閩南俗語教程。而這本《閩南話俗語》本土教材,出自當?shù)匾晃豢釔垩芯块}南話的黃印級先生之手。
課堂講授閩南俗語
這是一堂富有本土特色的課,師生用閩南話交流。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念著“少年不打拼,吃老無名聲”、“平安二字值千金”等閩南俗語。承擔閩南俗語教程之一的黃碧春老師說,學校本地學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們對于這種用當?shù)卣Z言教學,通過故事學習俗語的課程很感興趣。“每堂課老師都會選取幾句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孩子們較容易理解的閩南俗語,通過典故進行講解,在學俗語之余,也學為人處世之道。”
蘭溪小學陳慶幸校長說,今年9月初,他收到黃印級先生帶過來的書,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這本書收集了很多閩南地方俗語,生動,幽默,富有哲理?!彼f,現(xiàn)在一些家長早早就教孩子普通話,忽略了閩南話的教授,因此一些本地孩子閩南話說得不是很流利,更不用說這些廣泛流傳在民間的俗語。目前閩南俗語的課程由各個班級的語文老師承擔,每周一至兩節(jié)課,從小學二年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