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安洪瀨鎮的團結滾水壩水毀修復工程已順利完工。該項目惠及8000多畝良田,成為洪瀨鎮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舉措。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項目現場,一座嶄新的滾水壩展現在眼前。被滾水壩攔截的水通過水輪泵,源源不斷地流入灌溉水渠。
洪瀨鎮水利站站長黃泉進介紹,團結滾水壩已歷經70多年的風雨,全長186米。這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的重要功能,對洪瀨鎮的農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受超強臺風“杜蘇芮”和“海葵”影響,團結滾水壩遭受了嚴重的水毀,右岸與湖心島連接段的水毀破壞長度約55米,滾水壩下游護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沖刷破壞,混凝土面層出現沖刷剝蝕,背水坡及護坦下游河床更是被沖刷掏空。今年4月,受汛期影響,水毀范圍進一步擴大到62米。如不及時修復,不僅將危及現存壩體的結構安全,還將影響8000多畝良田的正常取水灌溉。
在泉州、南安兩級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洪瀨鎮啟動應急搶險工作,團結滾水壩水毀修復工程于今年5月正式施工。項目總投資約380萬元,其中,上級水利部門撥款約250萬元。
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主要采用埋石混凝土對團結滾水壩進行修復,修復長度達62米,并對原有壩體進行了加固處理,同時,在壩腳增設C25埋石砼齒墻鎖口。對于下游護坦沖毀處,他們采用了C25埋石砼進行重建,面積約為3900平方米;對于護坦下游河床沖坑,則采用固濱籠防護,面積約為1473平方米。
“項目在搶修過程中,遇到了連續強降雨,給修復施工增加了難度。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我們在確保施工安全的情況下,增派施工班組加班加點施工,同時采取夜間施工,終于如期完成了項目建設并通過驗收。”施工負責人說。
“在團結滾水壩搶修期間,泉州、南安兩級水利專家多次到場指導,確保了工程順利完工。團結滾水壩修復完工后,在7月27日東溪洪瀨段水位達到三十年一遇(23.61米)的考驗中安然無恙。”黃泉進說。
據悉,此次項目的完工,將確保洪瀨鎮譙琉村、西林村水輪泵站的正常運行;同時,保障灌區譙琉村、前峰村、西林村8000多畝農田的灌溉任務。此外,該項目還將確保上游洪瀨水廠取水口的正常運行及水文站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記者 黃俊濤 李想 通訊員 李潔玫 黃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