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墻繪、紅磚黛瓦、青石板路……近日,踏著春日的暖陽,記者漫步在石井鎮岑兜村內,只見掩映在村落中的百年老宅,經過修繕改造后,隨處可見高甲戲曲和地方文化元素。
“岑兜村是高甲戲的發祥地,近年來,我們村立足高甲戲文化,在傳承和保護上下足功夫,打造了一個以高甲戲為主題的戶外博物館。”岑兜村黨總支副書記洪天來說,該項目一期4個點已基本完工,后續6個點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預計5月初步完工。
非遺傳承 助力鄉村振興
在這個有著300多年高甲戲歷史的村落里,岑兜村的舊村莊有40多畝,集中了較多閑置地、閑置房。作為高甲戲的發祥地,如何活化利用這些破舊古厝、雜地等,讓傳統文化和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岑兜村有自己的思考。
“許多房子雖然老舊,但很有韻味,能很好地反映出鄉愁和村里發展高甲戲的發展歷史。”洪天來介紹,他們選取了10個點位作為岑兜村“魅力高甲戲”戶外博物館,采取租借方式,向老房子的主人借房,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用這片土地打造微景觀,以高甲戲戶外博物館的形式,向世人展示高甲戲的文化內涵。
2022年9月,岑兜村“魅力高甲戲”戶外博物館的主要場館正式動工,場館通過露天展示空間、活態演繹和互動方式,生動還原高甲戲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同時,他們還根據房子的特點,保留原有的墻壁,整理出空間,植入高甲戲元素,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與產業化發展。
“目前,一期的4個點位已基本完工,現階段正打造的是鄉音曲樂、兒童音樂主題樂園和高甲戲傳統服飾體驗館等3個點位。”岑兜村黨總支書記洪安平告訴記者,整體項目預計5月初步完工。
待項目建成,游客們不僅能在這里拍照、打卡,還能穿上高甲戲傳統服飾沉浸式逛園,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精髓。
文旅融合 挖掘文旅寶藏
除了悠久豐富的高甲戲文化,岑兜村還是一座擁有海洋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的傳統古村落。
“傳承不等于守舊,文化產業應注入更多的時代新元素。”洪安平說,岑兜村通過建設戶外博物館、高甲戲浸染式戲劇體驗館、高甲戲傳習所等,推動非遺傳承和鄉土文化的保護,并以此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岑兜村也結合村里豐富的海洋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活化村域閑置空間,規劃精品路線,以“鄉村文旅+休閑農業”“鄉村文旅+研學”等為概念,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出類似五店市、梧林村這樣的文創基地,將高甲戲這份獨特的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產品,打造獨具高甲戲特色的鄉村文旅品牌。
洪安平表示,未來,他們將努力把高甲戲特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并開展特色文化旅游,留存歷史風貌和文化記憶,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南安經濟文化建設。(海絲商報記者 黃藝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