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后半程集中發力,每個人在極端的環境里都失去了人本身的樣子,松弛、愜意、幽默以及自我篤定,早已經不在,外界的權力、金錢、子彈將他們自得其樂的“桃花源”傾軋得變形。忍辱負重的孫校長、由愛生恨的裴魁山、精神失常的張一曼、卑躬屈膝的周鐵男,“被開化”的銅匠最為典型,他是諸位老師及政客全力發現、啟蒙并催化的“速成老師”,他一旦作惡就超出了所有的底線。甚至最后連唯一一個企圖用真理和正義去沖撞壓抑和腐敗的孫佳,也因為父親的性命而被迫與當權者合作。卑微的活下去的愿望像永恒的原罪刻在了悲劇性的人物身上。
風雨如晦的民國讓洋人大呼“incredible China”,從金錢利益、教育原則到生死當前,他們全盤失敗。原則不過是用來突破的,在金錢權力的誘惑下,在生死的威脅下,原則和人性經不住考驗。(云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