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賣情懷?
(主要指被反復提說的十二年創作歷程)
落山風:這個倒無所謂,能用情懷把人忽悠進電影院,也算一種宣傳上的成功,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無可厚非。但既然如此煽情地賣情懷,就不要怕花錢買票的“被騙群眾”各種噴了。
賽人:十二年也可以拍個爛片,一個月也可以拍一個經典之作,大家看電影不是看你的努力,只看你的呈現。就像你追一個女孩,看你合不合他的心意,合心意你拋個媚眼她就跟你走了,不合心意你說了一萬句人家也不理你,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梅雪風:這是營銷手段,與電影無關。但主創自己應該清醒,你面對觀眾的永遠是作品,觀眾沒義務為你的情懷買單。
逆規則:情懷營銷是有點過頭了,但和片子本身無關。
風間隼:如果不打那么多情懷牌,僅僅作為新導演的處女作來看的話也許更好。
奇愛博士:這個電影能有這么好的成績,跟賣情懷有一定的關系的,沒有任何問題,《大圣歸來》也是賣情懷,賣出九個多億。從電影傳播角度來說,賣賣情懷有什么不可以呀,什么都可以賣,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可以。
徐元:這是一個贏銷為王的時代,你得找到一個什么去賣吧。無論如何,這個主創的團隊畢竟不是科班出身,他們這么多年能把這個東西做出來還是值得表揚。
差《大圣歸來》很遠?
(豆瓣評分《大魚海棠》6.6分,《大圣歸來》8.3分)
落山風:單單坐在電影院,進入電影那一剎那的驚艷程度,《大海》差《大圣》很遠。不過,《大圣》的故事也是虎頭蛇尾語焉不詳的,但總好過《大海》看20分鐘就開始覺得各種不對勁的不適感。
徐元:從完成度上講它比《大圣歸來》差了好一大截,《大圣歸來》至少在美術上、劇情上、人物設計上,各方面都達到了相對上乘的程度,盡管《大圣歸來》后半截比較差,但整體上是完整的。《大魚海棠》故事上完全不過關,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嘛,這個角度來講,《大魚海棠》太差了。
梅雪風:確實離《大圣歸來》挺遠,《大圣》在意識、故事、節奏、整體審美上要高一個檔次。
奇愛博士:畫面角度兩個電影相差無幾,各有千秋。《大圣歸來》脫胎于《西游記》,又有新的發展,能看出創作者從原始的IP中出新意的努力,比《大魚海棠》故弄玄虛的三角戀故事好看得多,也更合家歡。《大魚海棠》不太適合小朋友看。
賽人:這兩個片子都是半斤八兩。但是《大魚海棠》比《大圣》好的地方是它愿意做一個冒險,有意識更先鋒一點,更成人化一點,更哲理一點,只是效果不到位。動畫片不是低幼化,真正好的動畫片是拒絕十六歲以下觀眾的,它不愿意去迎合你的口味。《大魚海棠》在這點意識上還是值得嘉許的。
逆規則:《大圣歸來》的情節,是好萊塢的低幼學徒。《大魚海棠》整體比《大圣歸來》有意思。
2D轉3D純圈錢行為?
(本來是二維動畫,轉制成了3D電影上映)
落山風:是的,非常過分的圈錢行為。這部電影本來夜戲、水里的戲、地下的戲就多,加上不敢恭維的中國影院的3D燈泡亮度,替大部分被劇情和渾噩灰暗畫面雙重折磨的觀眾不值。
逆規則:是的,純屬不必要的圈錢行為。
奇愛博士:只要轉的好,3D也是能給大家帶來比較好的觀感的。動畫片轉3D效果還是更好一點的,比類似于《寒戰2》這樣轉了壓根兒一點效果沒有的有誠意。《大魚海棠》人物本身3D效果很一般,背景立體效果還是可以的,3D我還是打及格分的,沒有需要去批評。
徐元:2D轉3D這種東西應該是行業的常規現象,不用單獨拎出來講它一部。《寒戰2》不比它的3D效果更差嗎?
賽人:如果更能愉悅人的感官,有什么不行的呢?動畫片比真人電影更適合做3D一點,因為沒看2D的,無從比較,你不知道它是圈錢還是。像《寒戰2》做3D就沒有必要了,純粹附加的一個商業行為。
總結:
影評人的標準向來比普通觀眾嚴苛,他們對《大魚海棠》的差評也主要集中在故事寫的不夠好這個電影最本質的問題上。不過,《大魚海棠》的優點跟它的缺點一樣明顯。這部電影能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也自有它的價值。
客觀地講,放在近幾年國產動畫這個范疇里,兩個非科班出身的年輕人做出這么一部動畫片,無論如何是值得贊賞的事情,5天3億多的票房成績也證明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支持。
一個越來越明顯的事實是,動畫電影市場在中國還是一個正待被開掘的金礦,它作為合家歡電影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類型,潛在觀眾不可限量。但是動畫電影人要真正贏得觀眾,做出黑馬影片,《大魚海棠》的成功和失敗都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