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缺乏電影感,成為《驢得水》上映以來聽到最多的負面聲音。鏡頭語言不講究,調度凌亂無章法,演員對話聒噪無節制,表演太過火……都讓電影頗具爭議。對此,該片導演劉露回應,電影應該有各種各樣的風格,“電影感”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太成立。她透露,該片特意請來曾拍過李安“父親三部曲”的著名攝影師林良忠擔任攝影指導。在確定該片影像風格時,林良忠也認為在畫面上要保留故事的原汁原味,“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場景集中、沖突強烈,如果用一些很詩意的鏡頭就打散了故事原有的東西。”
至于演員表演太“話劇范兒”,她也認為,這是故事要求他們必須擁有相對強烈的狀態,“這個戲的矛盾比較尖銳,情景比較極致,放在生活中也應該是這樣的狀態。”在拍攝過程中,對演員的要求也是做到與生活中的真實一致。
影評人“賽人”認為,《驢得水》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而言是一部“值得寬容”“有趣且有味”的電影,“這類既反映外在現實、又反映內在現實的電影太少了。”(記者 袁云兒 原標題:導演回應:電影應有各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