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致獨特的櫻花茶園、獨一無二的緊壓水仙茶、造型精美的杜鵑花……近年來,漳平市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成功培育了一大批茶葉龍頭企業和花木產業。9月21日和22日“脫貧振興八閩行”網評引導活動走進福建漳平,感受當地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新風貌。
南洋鎮制茶師傅在壓制水仙茶
漳平水仙茶一片綠葉富一方百姓
漳平水仙茶是漳平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烏龍茶類唯一緊壓茶,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因其品質珍奇、氣香味爽而深受各地茶友們喜愛。作為漳平水仙茶的主產區,在南洋鎮,隨處可見茶企招牌,這里有生產水仙茶餅的茶農、茶企1200多家,是名副其實的“水仙茶之鄉”。
“漳平水仙茶是漳平市的一張重要農產品名片,對加快鄉村振興、帶動群眾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南洋鎮黨委書記李達才表示,近年來,依靠水仙茶產業,南洋鎮發展迅速,2017年全鎮實現脫貧,使其成為帶動當地群眾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南洋鎮將水仙茶產業結合鄉村旅游業,精心打造茶旅結合線路,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逐步形成茶文化旅游產業鏈。
南洋鎮制茶師傅展示搖青工藝
在當今電子商務風起云涌的大環境下,漳平茶農也緊跟時代潮流,通過網絡電商平臺銷售水仙茶。漳平市茶葉協會副會長、漳平水仙茶非遺制作傳承人鄭文海介紹道:“近些年,我們在線上銷售渠道僅漳平水仙茶餅銷售額每年可超過100多萬元,市場涵蓋全國大部分地區。”
銷路拓寬了,水仙茶賣得好了,最大的收益便是當地茶農。駕車行駛在南洋鎮,處處可見一棟棟小洋樓拔地而起,南洋茶農們通過辛勤付出收獲了富足生活。
永福高山茶臺灣農民的大陸“茶緣”
南有永福浪漫櫻花,北有南洋醉美茶山。1997年以來,眾多臺資茶葉企業先后落戶漳平臺創園核心區永福鎮,陸續引進優良烏龍茶品種,以及臺灣精致農業先進管理理念、先進制茶設備和技術。良好的地理優勢,讓這個大陸的“阿里山”牽起了兩岸茶緣。
2008年2月,經農業部、國臺辦批準,升格為“國字號”,成為福建省第二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目前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擁有臺資茶企76家,其中高山茶企48家,年產茶1600多噸,實現產值7.2億元,前來創業就業的臺農有600多人,是臺胞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區域和大陸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
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臺品櫻花園里,茶和櫻花相互映襯
據介紹,近年來園區結合生態、觀光、休閑等元素,推動農業多元化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高山生態休閑旅游品牌,實現了傳統單一農業向產業融合發展的華麗轉身。由謝東慶創辦的“臺品櫻花茶園”正是“茶文化+旅游”的生動例子。產業融合催生效益,廣大臺農嘗到甜頭。謝東慶的臺品櫻花茶園被列入“中國十大櫻花觀賞地”,近年先后入選“福建省首批優秀創意旅游產品”“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成為三產融合發展的榜樣。
據統計,漳平市有茶園面積112054畝,茶葉年總產值近23億元,有茶葉專業合作社92家、加工廠2574家(戶),茶產業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4萬余個,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永福鎮十里花街美了鄉村富了花農
漳平市永福鎮是著名的杜鵑花之鄉,西山村更是被譽為“中國杜鵑花第一村”。據了解,西山村全村約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從事花卉種植、銷售。于2013年成立的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解決了社員單打獨斗的局面,形成了合作共贏新格局。在該合作社的帶動下,永福鎮的西洋杜鵑生產和銷售占全國市場70%以上份額。
永福鎮被稱為“中國杜鵑花之鄉”
“2020年,永福鎮花卉種植面積2萬余畝,主要種植杜鵑花、茶花、桂花、君子蘭、仙人掌等600余種花卉,從業人員2萬多人,2019年花農人均純收入1.9萬元。” 永福鎮長陳斌全介紹道。2013年,有21戶社員由原來居住的土坯房搬進了統一規劃的西山新村一期,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改善。
永福鎮西山村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內造型獨特的杜鵑花
據介紹,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大力扶持企業創造性開發出云片式、懸崖式、游龍式、寶塔式等造型的杜鵑,產品含金量不斷提升,內涵和檔次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加。合作社不僅為花農培育優質花卉苗木并對外宣傳營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而且結合新農村建設著力打造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為一體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保護了優美的生態環境,促進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海峽網記者 任秋霜 曾群峰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