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永福鎮是個“花花世界”。1月中旬到3月初,不同花期的櫻花次第盛開,紅的、粉的、綠的,燦如云霞;即便到了4月底5月初,還能見到最后一波白色櫻花。而火紅的杜鵑,1月下旬以來持續綻放,艷麗多姿。前來永福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1—4月份達到105萬人,全鎮旅游收入約2500萬元。與此同時,杜鵑花、茶花、君子蘭、紅掌、鳳梨、蘭花等花卉盆景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其中杜鵑花前4月銷售量約76萬盆。
花開時節,櫻花茶園成為拍攝勝地。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鄧陳勇 攝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永福主要靠發展花卉產業與茶產業。在茶山上“作畫”,在杜鵑盆景里“作秀”,業界有匠心,群眾有熱情,永福把美麗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在創造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過程中,政府、企業和民眾密切互動,共同打造一個美麗產業生態圈。
匠心獨運 不斷放大美的價值
永福鎮平均海拔780米,年平均氣溫17.3℃,氣候宜人,自然稟賦優越、生態環境優美。當地花卉栽培技藝有700多年歷史,早在南宋時期就盛行“養花”,成為蜚聲江南的“高山花園”。
盡管生態條件好,但是在20多年前,生態美并沒有實現百姓富。漳平永福臺品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東慶說:“我1995年來到永福考察時,見到的多是荒山野嶺。”
謝東慶獨具慧眼,發現永福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與臺灣阿里山相似,非常適合臺灣高山茶生長,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投資種植高山茶的寶地。于是,他帶動眾多臺農穿越海峽,來永福開山種茶。
順應生態觀光茶園的經營理念,采用梯田式、太極八卦形進行設計,以等高線為基準,開墾出一壟壟新茶園。1997年1月20日,永福種下了第一棵高山茶樹。此后茶場總面積不斷擴大,現已達到1800多畝。
2005年開始,在茶園大路兩旁和山坡間隔處套種櫻花。42個品種、10萬株櫻花鑲嵌在綠色茶園之中,花開時節,漫山姹紫嫣紅,引得游人如織,人稱“大陸阿里山”。
“游客說櫻花茶園美得像一幅畫。是的,我們就是在大地上‘畫畫’,不斷豐富茶園的審美效果。”謝東慶自豪地說。
無獨有偶,杜鵑花培育技術帶頭人陳子望,也是美的追求者,他把杜鵑盆景整出了藝術范。
被譽為“花中西施”的杜鵑花,紅火熱烈,深受百姓喜愛。現年73歲的陳子望,是當地最早一批種植杜鵑花的。但本土杜鵑花繁殖難、生長慢,過去用瓦盆塘土培育,種、養、賣都很費勁。
1993年陳子望到廣州參加花展,看到比利時杜鵑非常漂亮,很有觀賞價值,深受啟發。從此,他一頭栽進了新品種的研究。從土壤、水、肥、光照等環節入手,搞土法試驗,一步步攻克比利時杜鵑的引種、栽培、花期控制等諸多難題,并開始大面積種植。
在此基礎上,陳子望帶領當地花農在創新和造型上下功夫,把盆景工藝應用到盆栽杜鵑上,按照疏、透、奇、俏等要領,創造出蘑菇、懸崖、游龍、寶塔、鳳型等新奇造型,深受消費者青睞。目前,造型杜鵑在永福杜鵑中的占比已達三成。
不僅造型美,花期還要延長。陳子望帶領科研人員綜合應用無土栽培技術、設施栽培技術、扦插擴繁技術、花期調控技術,實現“永福杜鵑四季開”的目標。2018年,永福盆栽杜鵑占全國市場總量的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杜鵑花之鄉”。
“一盆普通杜鵑零售價30~50元,而同樣大小的造型杜鵑,批發價就超過200元,好的可以賣幾千元。”陳子望說。
杜鵑花王博人眼球。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鄧陳勇 攝
串鏈成圈 抱團發展振興鄉村
隨著杜鵑花、茶花、君子蘭等銷量大增,永福花卉種植面積持續擴大,2018年花卉種植面積達18025畝、產量1327萬盆,帶動大量人員就業。永福從事花卉種植的有2萬多人,上萬銷售人員遍布全國各地,不僅養花種茶的富了,線上線下做營銷的富了,就連賣基質、搞物流的也發了財。花與茶兩大產業不斷壯大,進一步帶動文旅產業,促進當地餐飲、住宿等產業發展。
永福杜鵑花協會會長陳永星認為,花卉產業快速發展,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諸如,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抱團發展的思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善于學習敢于創新的群體、積極發展花卉產業的民眾,而且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相應的政策扶持,政府、業界及民眾密切配合,形成了有利于產業發展的生態圈。
花卉產業發展核心村——西山村,位于永福鎮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著力打造集花卉研發生產、農產品展銷、花卉電子商城、物流、農業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花卉產業集聚地。永福通過西山村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各村和諧發展。
西山村創建的“139”工作模式值得一提。即成立1個花木合作社,搭建黨員互助平臺、對臺服務平臺、花卉孵化平臺等3個平臺,打造政策宣傳、鄉村旅游、花卉種植、創業就業、電子商務、糾紛調解、扶貧攻堅、環境保護、項目落地等9支服務隊。每支服務隊明確一名黨員領銜,其他黨員結合個人意愿和特長編入相應服務隊,抱團合力共謀發展。
2017年底,西山村投資建成永福鎮首個電商產業園,占地10畝,主要銷售杜鵑花、茶花、君子蘭等特色盆栽花卉,依托“互聯網+農業”,使永福花卉產業形成新的業態模式。
永福打造多種平臺,整合各種資源,發揮綜合效益,同時,通過宣傳引導,激發民眾愛鄉樂業的精神。櫻花盛開期間,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當地不少民眾自覺自愿地加入到服務工作中去。
永福初級中學美術教師陳希健,堪稱永福櫻花代言人。一二月份旅游旺季,恰逢學校放寒假,他便主動投入到服務游客的工作中。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直忙到半夜三更,為游客排憂解難,聯系車子,到動車站接送,甚至幫忙買早餐。他帶游客到最佳觀賞點,手把手地教他們拍攝最美的櫻花圖片。他發揮美術專業優勢,拍出櫻花美照、視頻,通過微信傳到朋友圈,傳到小魚網、信息網、新聞網等。6年來,他拍攝了數以萬計的圖片和視頻,制作“美篇”50多篇,點擊、瀏覽量近百萬人次,加上諸多媒體轉載報道,總瀏覽量超過200萬人次。
發揮“大陸阿里山”“中國杜鵑花之鄉”品牌效應,漳平市還舉辦櫻花文化旅游節、中國·漳平(永福)櫻花國際馬拉松賽等活動,進一步催旺人氣,大力發展觀光旅游、休閑養生、特色文化等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同時,龍巖市與漳平市都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助力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提高基礎設施承載力、提升產業發展支撐能力,重點開發建設漳平永福花香小鎮項目、省級田園綜合體項目,加快實施大陸阿里山文化旅游綜合開發,爭創4A級旅游景區,強化花、茶兩大產業的帶動作用,實現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鄧陳勇 文/圖)
造型杜鵑艷麗多姿。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鄧陳勇 攝
櫻花茶園美得像一幅畫。福建日報記者 黃雪梅 通訊員 黃海 鄧陳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