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永定區鳳城街道龍鳳社區居家養老便民服務中心,幾位老人正在下象棋,“廝殺”得難解難分。中心負責人告訴筆者:“社區居家養老便民服務中心很受歡迎,白天提供固定場所讓老人與鄰居聊天、娛樂,晚上則讓他們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在永定,像龍鳳社區這樣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有47個。這是永定區借助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為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近年來,永定區加大養老服務社會化改革力度,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模式,以公建民營、醫養結合、項目合作為突破口,補養老服務之短板,逐步建立以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多種養老方式相互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
永定區按照“一鄉(鎮)一院”的基本布局,在上級補助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資金實行1:1配套,投入1500多萬元完成了23所鄉鎮敬老院的新(改、擴)建工程,并創新運營模式,推進公建民營、醫養結合建設。
引進社會資本實施了培豐、坎市、撫市、下洋等4個鎮的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其中撫市、下洋兩個鎮的敬老院采取醫養結合模式。實施公建民營后,4所敬老院接收社會化老人45人,占入院養老總人數97人的46.4%。同時,投入720萬元興建了36個農村幸福院。目前,永定區培養初級養老協理員24名,組建養老服務隊伍108支,有對接養老機構的衛生服務站18個、老人日間照料中心3個。此外,永定總投資2000萬元興建了占地1630.15平方米、設計床位260個的老年公寓,用于老年人的養護、康復、托管等服務。引資3.1億元興建頤養苑項目,該項目已完成可研。
永定區以信息化平臺為手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托,全力推進“互聯網+養老”工作,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由政府每年投入100萬元為鳳城街道13個社區60周歲及以上特困老人、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特定對象,提供包括“緊急救援、醫療保健、日常照顧、家政服務、休閑娛樂、法律咨詢、精神慰藉”在內的“互聯網+養老”綜合性“線上線下”居家服務。今年6月23日,該項目已上線運營,填補了永定互聯網養老的空白。
除了養老機構,永定區近幾年還不斷完善老年人活動場所、老年大學的設施,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老年文體活動,讓老年人在溫情的社會服務中,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在春靄園公園,幾位銀發老人邊下象棋邊聊天,周圍環繞著孫子孫女們歡快的笑聲,幸福滿滿。在公園廣場,幾位老人身著練功服打著太極拳和柔力球,矯健的身姿讓過往晨練的年輕人贊嘆不已。而這些銀發身影在永定河兩岸綠化景觀帶、體育場比比皆是。(通訊員 劉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