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秋日的梁野山迎來眾多游客。滿眼的翠綠和撲鼻的負氧離子,這里的好生態讓游客們流連忘返。
山區縣武平的優美生態,離不開2001年那一場被稱之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中國農村又一次偉大革命”的改革——武平敢為人先,率先點燃林改星火、步步深化,解放了被束縛已久的林業生產力,激活了一度沉寂的山林。
沐浴林改春風,十余載勵精圖治。武平被評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典型縣、全國綠化模范縣,更是蟬聯“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從綠色生產到綠色生活,武平奏響了綠色發展協奏曲,讓群山變“綠山”,讓林農坐守“金山”,讓山區轉型有了“靠山”。
深化“四權” 拓寬林權改革新路徑
群山懷抱里,一座座新樓掩映在翠綠叢中;茂林修竹之下,林下經濟煥發出生機活力,在武平這是一種常見的景致。
全國第一本林權證擁有者、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沒事就喜歡到自家的林子里轉轉,因為這林子里藏著他的“綠色小銀行”。在李桂林皺紋間的笑容里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種植花卉、藥材,養了雞鴨,依靠林下經濟,過上了幸福生活。
武平八山一水一分田,出路在山,希望也在山。
2001年,武平在全國率先啟動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進一步明晰產權。在保持林地所有權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將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轉讓給本村農戶,確定林農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建立集體林經營管理新機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把集體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明晰到戶,給群眾吃下“定心丸”;
進一步放活經營權。對已分配到戶的集體商品林,允許林農依法自主決定經營方向和經營模式,積極引導林農走森林資源流轉、規模化聯合經營路子。對生態公益林,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積極引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利用,切實增加林農收入;
進一步落實處置權。進一步改革采伐管理制度,落實林農對商品林的采伐自主權,科學采伐調度。同時允許林農依法對其所擁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以轉包、出租、轉讓、抵押及股份合作等形式自行處置;
進一步確保收益權。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則,盡量保障林農收益。鼓勵林農通過養山就業、管護勞動、保護生態、以股獲利等方式增加收益,有效提高林農愛林護林育林的積極性。
盤活資產 探索林業金融新機制
“分山到戶”僅是林改的第一步,如何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才是林改的核心目標和關鍵所在。站在時代潮頭,武平持續探索完善林權抵押貸款制度、探索健全林權抵押貸款村級擔保模式、全省首推“惠林卡”等林業金融新機制,破解林業發展瓶頸。
2004年6月,武平在全國率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成立縣林地林木權屬登記中心和“林權貸款擔保公司”,給予林農提供林權擔保抵押貸款,邁出了林權抵押貸款的實質性步伐。2013年,首創林權直接抵押貸款機制,林農憑林權證直接在金融部門獲得貸款。同時,成立縣林權抵押貸款服務中心,持續優化林權抵押貸款實施辦法。截至今年6月,全縣累計辦理林權抵押貸款3.1億元,貸款余額2億元。
2015年,武平率先探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村級擔保模式,成立村級擔保合作社。林農通過合作社提供的擔保經金融機構確認即可實現貸款,降低了林農融資成本,有效破解林農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林權抵押貸款處置變現難等問題。 “現在合作社為我們擔保,向銀行申請了貸款20萬,兩天就辦下來了,對我來說是個及時雨。”9日,城廂鎮園丁村林農鐘新生高興地說。
為更好地服務林業產業,滿足林農、林業小微企業主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武平積極探索“銀林合作”新模式,今年7月,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有力推進武平林業產業發展。
放活經營 探索綠色發展新機制
“既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也不能讓林權所有者吃虧。”在縱深推進林改路上,武平對林地被劃入國家級、省級生態公益林的林農,按林地生態功能強弱,發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2009年,武平縣在全省率先將縣城飲用水源地商品林劃為縣級生態公益林,并以租賃形式進行贖買。2015年,啟動商品林贖買試點工作。
作為福建省23個脫貧攻堅重點縣之一的武平縣,以“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入探索興林扶貧機制——
縣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鼓勵林農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把生態旅游列入全域旅游重點,著力打造梁野山景區,濕地-森林復合生態系統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獲國家林業局批準正加快推進;著力推動林業產業從單一的林木生產加工向木材深加工、林化產品深加工、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綜合發展轉變,培育出新洲林化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
通過三大產業的發展,探索出興林扶貧模式,2016年武平縣扶貧辦被評為“全國扶貧系統先進集體”。
與此同時,武平大力提升林業規模化經營水平,探索多種合作分紅模式,引導林農與工商資本進行合作,建立“林地變股權、農戶當股東、收益共分享”的林地經營新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林地效益和保障林農利益。目前全縣已成立林業經濟合作組織92個,合作造林面積達28萬畝。
7月底,在武平召開的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充分肯定了武平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站上新起點,武平由探路者變為拓路者,馳而不息地全面深化林業生態、經營、金融、流轉等體制改革,全力打造林改“武平經驗”升級版,為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續寫輝煌。(記者 石芳 通訊員 潘艷芳 袁正平 王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