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永定區下洋鎮的戴七英,因腎功能衰竭每個月需要到永定區醫院進行8次透析,從2015年6月至今,2年多的時間戴七英的透析費用達7萬多元。得益于新農合補助,讓原本生活并不寬裕的戴七英只花了1萬多元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據了解,2013年以來,永定區新農合參合人數達164萬人次,共籌資76467萬元,至2017年上半年支出63082萬元,受益220萬人次。新農合人均籌資、報銷比例、群眾受益率逐年增加。貧困人口住院就醫報銷,同級別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后,再加民政補助資金,門診就醫范圍擴大到縣、鄉、村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統籌區域內,門診就醫全覆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戴七英的受益是永定區醫療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2013年以來,永定區緊緊圍繞“民生”坐標定位發展,從醫保制度改革入手,同步推進藥品招標和公立醫院等相關改革,通過規范藥品和耗材的采購使用,做到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治療,數以百萬的普通百姓享受到了醫改相關政策所釋放的“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