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過去的五年是武平探索奮進的五年。2016年底,武平首次榮膺“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這個山區小城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征程,武平將如何保持昂揚的斗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從2016年的發展看,我們初步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對武平來說,又是一個豐收之年。”武平縣委書記陳廈生說,今年3月,武平高新園區獲省政府批準,成為全省第一個縣域省級高新區;5月,武平縣定光佛文化園區被國臺辦確定為福建省第11個、龍巖第2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此外,雙龍鐵路通過了評審,武平人民的動車夢將變為現實。
“過去十年,是武平騰飛起步的十年;今后十年,是武平跨越趕超的十年。”談到未來,陳廈生充滿信心。他表示,進入“十三五”,武平確立了“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游富民”的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閩粵贛邊宜居宜業宜旅的生態文明城市。
武平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森林覆蓋率達79.7%,林地面積329.5萬畝,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縣和福建重點林區縣之一,也是全國林改標桿縣。陳廈生說,生態優勢是武平最具競爭力的優勢。近年來當地堅定不移地走一條“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科學發展之路,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紅利”、轉化為發展優勢。今后五年,武平將緊緊抓住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和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兩大龍頭生態項目,全面總結武平林改的15年經驗,進一步打好生態牌,彰顯武平生態底色。
在工業強縣方面,陳廈生說,武平將充分發揮省級工業園區和省級高新區兩個引擎的作用,引領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對接珠三角,對接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園區,使武平的園區經濟成為加快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以省級高新區設立為契機,武平的招商引資、產業建設,特別是主導產業建設,如不銹鋼、新型顯示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投資熱潮,進一步強化了工業產業對縣域發展的支撐作用”。
“實施旅游富民戰略是我們‘十三五’一個重要的戰略選擇。”陳廈生說,去年武平被國家確定為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創建單位,武平提出,以文化旅游產業,以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為根基,圍繞“養生福地·清新武平”的目標定位,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突出“旅游+”,形成串點連線成面的“星羅棋布”全域旅游新格局,力爭到2020年,接待境內外游客數量超過3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27億元。
陳廈生表示,下一步,武平將通過梁野山5A級景區龍頭項目建設,把景區建設和城區建設、園區建設融合起來;通過實施“興賢坊”項目建設,打造城市新的會客廳;通過實施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建設高依山白鷺風景區,打造鄉村會客廳,通過全域旅游形成城市、景區、鄉村的會客廳,讓武平更加宜居宜業宜旅。
“事業成敗,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陳廈生表示,武平將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振奮隊伍精神,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武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杰 李凌生 通訊員 鐘茂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