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室外寒風凜冽,但在武平縣永平鎮瑞湖村村民劉珍秀的家里卻是暖意融融。當天,中國好人、龍巖市道德模范鄭彩坤,福建好人、武平縣道德模范邱其華,冒著霏霏陰雨前往武平縣永平鎮瑞湖村,向劉珍秀一家送上了慰問金和慰問品,讓他們全家人感到特別的溫暖。
2011年,劉珍秀和其丈夫騎摩托車前往永平鎮帽村墟購物,不幸在返回家的遭遇車禍,導致其丈夫的腦殼多處破裂,臉上左右兩邊額頭至耳垂和后腦處急需手術更換頭骨,生命垂危……
在丈夫住院4個多月期間,劉珍秀除了要照顧丈夫外,還得照料癱瘓多年的公公。丈夫出院后,大小便失禁、無常,劉珍秀始終如一地陪伴著他。5年來,劉珍秀不僅要償還新建房子欠下的外債,還得悉心照顧好丈夫、老人,還要忙農活、操持家庭事務。劉珍秀不離不棄地守候,用愛心創造了丈夫生命的奇跡,用勤勞的雙手詮釋出一個平凡兒媳的無私大愛。2015年,劉珍秀被評為福建省“孝老愛親好人”。
走進劉珍秀家中,鄭彩坤、邱其華與她們全家促膝長談,詳細了解其生活情況,詢問其生活中存在的困難。當了解到劉珍秀如今仍獨自一人照顧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和年邁的公婆,而自己也積勞成疾陷入困境時,鄭彩坤、邱其華囑咐她一定要保重身體,勉勵她克服困難,相信“好人必有好報”,并愿意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
中國好人、龍巖市道德模范鄭彩坤是中堡鎮嶺頭村村民。3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血汗錢設立了“家庭慈善基金”和“獎教助學基金”,先后幫助過230多位貧困學生、460多名貧困人員、200多戶貧困家庭,每年資助貧困生金額達10萬元以上,累計捐資近300萬元。2014年,他出資3萬元、2萬元分別新建中堡、下壩鄉村學校少年宮。他的善行義舉被廣大群眾譽為“最淳樸、最平凡的慈善家”,先后被評為“中國助人為樂好人”、“首屆武平縣道德模范”、“縣首屆誠信人物”、“首屆龍巖市道德模范”等。
而今年80歲的退休老干部邱其華,是武平縣公民道德建設協會原會長、武平縣老干部調解委員會原主任。1999年,從縣政協副主席崗位上退休的他,甘當調解志愿者,組建了老干部調解委員會,該組織目前覆蓋全縣17個鄉鎮和214個行政村,吸收調解志愿者1182人。十七年來,邱其華不畏困難,熱心于民間糾紛調解工作,帶領調委會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000多起,其中由他親自參與調解的近500起,調解成功率97%,勸阻上訪8起70余人次,大大減少了民轉刑案件的發生,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他個人也先后獲得“福建省助人為樂好人”、“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巖市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好人幫好人”是武平縣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的實施辦法之一。近幾年,武平縣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工作,把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和宣傳活動作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出臺了《武平縣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的實施辦法》,共同關心關愛全縣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對困難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實施“精準扶貧”,樹立“好人有好報”的社會新風尚。(通訊員 王發祥 劉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