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筆者在上杭縣中都鎮聚勝農場水稻示范區看到,耕地機及插秧機在技術人員操作下在田間來回穿梭。不一會,平整的稻田里就插下了整齊的秧苗。據水稻示范區的負責人李曉文介紹,由于今年春耕全程使用機械作業,按當前作業進度,自家的400多畝的水田,在這個星期就可以收尾。
正是在上杭縣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下,近幾年該示范區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農耕技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采訪中,中都鎮聚勝農場的李曉文還告訴筆者,機械作業與以住傳統作業相比較,不僅省時還省錢。“以拖拉機為例,現在一臺拖拉機,一天能耕地十五畝左右,跟以前傳統式的比起來,一天的效益提高了七到八倍,那插秧就更不用說,這種乘坐式的插秧機一天可以插秧30畝左右,人工的話一天就一畝左右,這個效率是提高了非常多。”據了解,近年來,像聚勝農場水稻示范區一樣依靠全自動育秧機、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有近百家。他們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推進生產標準化,在實現農耕不彎腰的同時,也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從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