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票每年有分紅,而且由國有林場兜底,確保了我們的收入。”日前,上杭縣溪背村林農廖建秋興奮地說,他把自家166畝林地流轉給上杭縣古田國有林場統一經營;拿到流轉費后,又用這筆錢購買了“福林票”,原本要十幾年后才能成材變現的山林馬上就有了收益,買來的“福林票”還能像股票一樣抵押融資、上市交易,靈活又方便。
據上杭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廖建秋所購買的,是該縣發行的全省首張“林木+林下經濟”賦能型“福林票”,古田鎮共有7位林農、1家企業和古田國有林場購買了13年期限共146萬元的“福林票”。他們將每年按林票總面值的4%享受預收益分紅,林農每畝每年平均可增收1萬元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化祖國必須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上杭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機制,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路徑。
護林涵水,筑牢生態屏障。上杭縣森林植被廣袤,森林覆蓋率達77%。該縣統籌規劃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建設,大力實施植樹增綠工程,不斷擴綠、興綠、護綠,全面提升森林蓄積量。2021年以來完成造林綠化55.33萬畝,其中植樹造林11.44萬畝、森林撫育31.69萬畝、封山育林12.2萬畝,森林蓄水量增加近300萬立方米。全縣累計實施16個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綜合治理面積9.321萬畝,治理河長16.09公里,每年減少土壤侵蝕量13萬噸,每年新增蓄水效益785萬立方米,榮獲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稱號。該縣還依托白砂國有林場,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研究,建成全球首個雙塔移動通量觀測平臺、國內首個樹種菌根類型試驗平臺等國際領先科研設施。
林海生金,激活發展引擎。上杭是南方集體林區48個重點林區縣之一,是福建省現代竹業重點縣。該縣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綠色富民產業,全縣種植林下中藥材2.6萬畝,實現產值5.4億元,帶動1.5萬名群眾就業增收。全縣發展竹制品加工企業39家。2024年實現林業總產值62.6億元。在古田鎮云上森林人家,利用800畝原生態闊葉樹種資源建成的漫步觀光步道,讓游客感受“云上仙境”的森林美景。2024年,該縣森林人家共接待游客56.42萬人次,年收入突破4000萬元。
沃野儲糧,夯實供給底盤。上杭縣多渠道拓展土地利用價值,拓展種糧空間,先后4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該縣還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加工,紅肉蜜柚、沙田柚、杭晚蜜柚等品種超5萬畝,年產值近2億元。全縣種植野生靈芝800余畝,養蜂2.9萬箱,成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倉庫,也是農戶增收致富的“綠色寶庫”。
翠木凝碳,打造碳庫標桿。上杭縣積極探索推進森林“碳庫”建設,拓展豐富“林業碳匯+”價值實現應用場景。2021年,紫金礦業集團發行全省首單“碳中和”債券,債券發行規模3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于光伏發電綠色低碳產業項目建設,該項目協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37萬噸。紫金礦業集團還與白砂林場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建設紫金礦業綠碳基地,占地面積1801畝,預計未來30年可固碳12.76萬噸。該縣還推動全省首家司法綠碳基地落戶白砂林場,將碳匯認購納入刑事犯罪修復路徑,對造成碳匯損失的違法行為,在補種復綠修復生態基礎上,自愿認購破壞生態導致水土流失碳損失賠償。截至目前,已引導15起案件被告人認購碳匯2320噸,推動“生態損害賠償”向“碳匯補償”轉化。(記者 徐士媛 通訊員 陳盛華 林斯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