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排水溝建好了,我們兩家也延續了父輩們的友誼。”1日,連城縣廟前鎮廟上村的一位江姓村民高興地告訴記者。由于一堵墻的糾紛,他與鄰居鬧得不可開交,所幸10多天前在“紅土先鋒鄒富華調解工作室”的幫助下,兩家人和好如初,還達成拆墻共建排水溝的協議。
“紅土先鋒鄒富華調解工作室”是我市500個“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我市開展“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創建活動,通過整合現有黨建工作載體,突出紅土特色優勢,打造黨員踐行黨的宗旨、聯系服務群眾、推動科學發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實踐平臺,進一步激活“黨員細胞”、筑牢“紅色堡壘”,充分發揮出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高標準推進工作室建設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思路,我市分門別類創建“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其中,在農村、社區以聯系服務群眾為主,圍繞建設美麗鄉村、紅土幸福社區目標,創建以政策宣傳、矛盾調解、幫扶濟困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型黨員工作室;而在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兩新”組織圍繞聚集黨員人才,打造專業團隊,建立以爭創一流業績為主的專業型黨員工作室。
在創建過程中,我市注重資源整合、一室多用、實用管用、共建共享,多渠道解決場地問題。目前,全市已創建的307個綜合型工作室、193個專業型工作室,基本都設在村(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場所和大型市場、住宅小區、商務樓宇等交通比較便捷、位置比較醒目、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
與此同時,我市堅持高標準建設“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實行建設過程“五個有”,即有一間相對固定的服務場所、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服務項目、有一套工作運行機制、有一支相對固定的服務隊伍、有一定的經費保障,通過統一實施服務項目、工作制度上墻,讓黨員干部切身感受到“黨員走到哪里,堡壘建在哪里”。
強機制打造工作室品牌
為確保“紅土先鋒黨員工作室”規范有序、常態長效,我市將優化機制作為關鍵的一環,貫穿在建設的全過程,探索出推進工作室制度化、規范化的經驗和做法。
照“單”運行。不僅建立服務項目清單,對工作室實行服務紀實制度,確保工作室開展活動情況及時記錄在《黨組織活動記錄簿》,黨員參與活動情況及時記錄在《黨員活動記實手冊》,還把黨員和工作室開展服務工作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按“需”運行。堅持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在農村、社區建立“群眾需求+服務崗位+精準服務”工作機制,實施一對一精準服務。其中,武平縣“百家姓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員工作室”把社員最關注的病蟲害防治、農機具使用作為重點,設立科普宣傳、農機服務等服務崗一對一開展咨詢、培訓,這一舉動深受農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