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人大代表、長汀縣館前鎮黃湖村黨支部書記蘭榮亨來到村外山林,思考如何利用這里的宜人景色開發生態旅游。“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談到黃湖的發展,蘭榮亨總是這么說。
黃湖村山多田少,竹林產業一直是其主要支柱產業,雖然經濟效益好,但是存在侵害闊葉林生長等問題,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做活山林文章呢?為此,蘭榮亨主動帶領村干部向其他鄉鎮取經,帶動村民種植中草藥材。
“縣林業局很支持我們,提供了種苗,我們就發動群眾把林下經濟做起來,這樣可以增收,還可以保持水土。”蘭榮亨說,目前黃湖村種植有七葉一枝花11萬株,年可增收22萬元,種植姜黃500畝,年增收30余萬元。
對于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人大代表的蘭榮亨,提出閩江流域長汀段水環境治理的建議。“水源頭的水質改善了,也就能帶動更多生態產業發展。”蘭榮亨認為。
“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的愿望。”蘭榮亨走在探貧訪窮的路上,總是提到這句話。黃湖村共有103戶523人,其中貧困人口7戶22人,作為人大代表,蘭榮亨積極為貧困戶爭取生產扶持資金12440元,帶動4戶貧困戶種植姜黃70畝,每戶年增收17500元,去年貧困戶全部脫貧。
對于黃湖的下一步發展,蘭榮亨思考如何將零散種植向規模化種植發展,他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技術、信息、資金投入方面,每年為種植戶舉辦一些培訓班,更快增收致富。
針對黃湖是長汀唯一的少數民族村的特色優勢,蘭榮亨萌生了要傳承好黃湖畬族文化的想法,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將每一棵古樹、每一棟古建、每一首山歌、每一例口口相傳的故事匯集起來,并且為黃埔成功申報“福建省第五批傳統村落”。在今年召開的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蘭榮亨也踴躍發言,提出相關建議。
“我建議將黃湖村列為長汀民族民俗風情園建設項目地,并且解決古村落古民居修復和民俗文化保護專項資金,讓黃湖的特色更好地展示出來。”蘭榮亨說。(記者 藍明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