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筆者來到長汀縣涂坊鎮。七旬老漢丘躍生養兔脫貧、佝僂男子賴楓邦不等、靠、要,養兔脫貧致富,逕口村涂銀春從貧困戶到養殖專業戶……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訴說著激勵性產業扶貧項目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據涂坊鎮扶貧辦介紹,全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16戶1395人,截至目前,共組織實施激勵性產業扶貧項目8個,實際參與的355戶,貧困戶覆蓋率85%,行政村覆蓋率100%。
精準選優項目,做到項目與主體、集中與分散、長期與短期三個相結合。在項目選擇上,重點選擇本土、傳統優勢產業,尤其是技術成熟、易于接受、周期短、市場穩定的產業,如肉兔養殖,在涂坊歷來有養殖傳統,檳榔芋種植,在涂坊具有品牌優勢、人才優勢、規模優勢。集中與分期相結合,一方面開展集中激勵以點帶面,搭建生產性、經營性、服務型激勵性產業扶貧項目平臺、如百香果種植項目,就讓貧困戶集中參與。面對傳統優勢、貧困戶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的項目,如檳榔芋項目,貧困戶在統一補助田租育種、統一購買化肥農藥、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購買種植保險、統一保價協議的基礎上,分散種植。
據了解,全鎮貧困戶中種植檳榔芋141戶,占全鎮貧困戶總數的33.8%,種植面積1270畝。而在樂田山家庭農場的帶動下,全鎮參與激勵性養兔貧困戶有60戶。立足吳坑村特色經濟產業優勢,將臺農一號百香果種植作為激勵性扶貧項目,依托春生示范家庭農場,租賃連片25畝土地,遴選25戶貧困戶種植,預計每畝增收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