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用煤,到處都是黑漆漆的。自從改電以來,我們食堂變得干凈了。”春節期間,長汀縣龍山中學食堂負責人賴老板對供電人員感激地說。當天,長汀供電公司技術人員主動上門幫助賴老板檢修食堂用電線路和設備,排查安全隱患。
長汀曾是水土流失嚴重區域,過去村民大部分以柴、煤等燒火做飯,既不環保也容易引發火災。近年來,長汀縣大力推行“以電代柴”,“以電代煤”等,鼓勵村民使用清潔電能。2010年長汀縣政府出臺政策,對17個鄉鎮的農民生活用電給予每度電0.05元至0.2元的電費補助,鼓勵村民“以電代燃”。
如今,長汀縣“以電代柴”農戶超過12萬戶,90%的農戶用上了電飯煲、電磁爐等電氣化炊具。長汀供電公司積極探索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在充分調研餐飲機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餐飲業高效電磁廚房改造的建議,并主動上門優化改造措施,全力助推“煤改電”。
“早就想改電了,但是怕太麻煩,所以拖了很久。”長汀縣龍山中學食堂負責人賴老板表示,比起用煤,用電每月能省1000多元,用電磁灶,既干凈又安全,學生的用餐衛生也能得到保障。如今,長汀縣部分中小學食堂實現了“氣改電”。
“‘氣改電’以后,生意比以前還好,現在是火鍋旺季,每天的客人都是爆滿。”長汀縣環北路火車站附近一家新開的火鍋店林老板告訴筆者,以前他們店內一共有34個液化氣罐,一罐氣加上運費要120塊錢,剛好能用一個月,每個月液化氣的支出要4000多元;“氣改電”后,每個月電費只需要3000元左右,而且供電部門的技術人員經常會上門義診設備,讓他們用電更放心。
據統計,目前長汀縣氣改電達到40余家,特別是火鍋店使用電磁爐,每月一般可以節約開支400元,減排二氧化碳1噸。“氣改電”安全又環保,既節約能源又改善環境,受到百姓的歡迎。(通訊員 江鵬 袁鴻梅 沈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