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表來勢洶洶。蘋果和谷歌正面交鋒的戰場似乎每個月都在增加:桌面OS、移動OS、數字助手、云辦公應用、智能手表、地圖等等。
自去年秋天以來,健康應用及其平臺就已經成為兩家公司交鋒的戰場之一。Google Fit與Android 5.0一同發布,Apple Health及其HealthKit API也隨iOS 8的腳步面世。
幾個月過去了,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些應用和平臺的表現如何,探討蘋果手表面世后它們如何進一步發展。
數據收集
盡管面世之初就公布了多家合作伙伴,但蘋果和谷歌都沒有在第三方應用和設備方面取得太大進展。從測試情況和用戶反饋來看,雖然都有數據來源,但是資源有限,可靠性不高。
例如,Jawbone Up應用可以直接與Apple Health建立連接,但無法連接到Google Fit。另外健康追蹤應用Runkeeper支持iOS平臺,但Android版本需要隨后面世。在這個方面,Runkeeper是少數幾款能夠同時給Apple Health和Google Fit提供數據的應用之一。
Withings,市場上多款時尚的健康追蹤應用開發商,已經部署旗下應用同時兼容Apple Health和Google Fit。另外一家健康追蹤應用公司Misfit只能有限地支持Apple Health。同時,Fitbit目前對谷歌和蘋果的平臺都避而遠之。
從論壇貼子、應用測評和我們自己的測試來看,用戶對這兩個平臺的使用體驗都算不上流暢。有些用戶會轉移到更加穩定、更加成熟的平臺(例如HTC合作伙伴Under Armour旗下的MyFitnessPal)對它們追蹤到的數據進行比較。
面世即將半年,Google Fit和Apple Health目前展現出來的,皆是潛能大于功能。
應用功能
Google Fit和Apple Health在功能和運行方面都有很大區別。
Google Fit最易上手,功能也最基礎:它可以追蹤你的活動、體重、心率變化等。步行、跑步和騎行這三項活動可以自動記錄,包括游泳和滑雪在內的數十項其他活動可以手動添加。心率和體重數據也必須手動添加。
這些數據能夠以清晰的格式顯示,而且可以整合諸多谷歌服務。它支持每天設置的目標達成情況,但是每天只能添加一定數量的步驟,或者一定時間內的活動。它無法追蹤你的睡眠狀況,也無法在如何改變目標或習慣方面給出智能提示。
Google Fit的功能不像蘋果那么廣泛,但是在谷歌的傳統優勢方面,它依舊能夠勝出。Google Fit支持Web界面,可以跨設備讀取,另外谷歌推出了跨平臺路線圖,說明最終它會支持iOS系統(就像Gmail、谷歌地圖等服務一樣)。
與此同時,Apple Health把所有的數據都儲存在運行中的iPhone手機上。作為一款應用,它的追蹤范圍要比Google Fit更廣泛,睡眠、距離和高度都在它的追蹤范圍之內,另外還有身體指標、燃燒的卡路里、血糖指標等很多健康數據。
與谷歌的工具一樣,Apple Health也不能在收集數據后給出智能提示。你可以畫出自己的睡眠狀況歷史圖表,但是無法獲得如何改進睡眠的建議。現在Apple Health無法設置健康或睡眠目標,不過蘋果手表具備這個功能。
Apple Health可以追蹤用戶飲食中的纖維素含量、用戶體溫等諸多數據,而Google Fit達不到這么詳細的程度。Apple Health還具備Medical ID功能,它旨在全面記錄用戶的健康和醫療歷史,而Google Fit只關注用戶是否達成了當天設定的目標等自身的功能。
移動與可穿戴
當然,有了Jawbone、Misfit、Fitbit和Withings等可穿戴設備的兼容,這些也不再是必備功能,因為Google Fit和Apple Health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內置的傳感器收集數據,這兩家公司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
使用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的用戶,步數和心率數據都可以無縫同步到手機上的Google Fit。Apple Watch進入市場之后,它與Apple Health必定也能實現無縫整合。
或許只有當谷歌和蘋果品牌的可穿戴設備真正普及開來,這些應用才能回歸自己的根本。
總體來說,谷歌的服務需要更多的功能,所以今年的Google I/O開發者大會備受期待。而蘋果的服務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源,因此Apple Watch的普及可能會令Apple Health更加受益。
目前來看,這兩大科技巨頭都落后于Jawbone和Fitbit等更加成熟的應用,Google Fit和Apple Health都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似乎雙方都被起跑架絆住了。(小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甜找出15個字是什么?漢字找茬王找字甜關卡2023-04-10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