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家正刷著手機視頻,突然手機里傳來聲音,對方自稱 “未來人”,想交個朋友 ……是不是有點讓人毛骨悚然?
今日,#女子刷視頻手機突然說話自稱未來人#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據報道,近日,泰州靖江法院審結一起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案件,12 名被告人被判刑。
2020年4 月22日,李某在家休息時,突然手機里傳出一個聲音“ 你別擤鼻涕了”,當時李某確實在擤鼻涕,這可把她嚇了一大跳。對方稱自己是 " 未來人 ",想要李某的聯系方式。
隨后,李某報警。警方通過偵查,將犯罪嫌疑人高某抓獲,根據高某提供的線索,嫌疑人樊某、于某、吳某、趙某等也陸續落網。
經靖江法院審理查明,2017年上半年至2022年1月間,被告人高某開發、出售一款 App,該軟件可在未經他人授權的情況下,遠程連接和控制他人電腦、手機等設備,實施監控視頻、監控屏幕、文件傳輸等行為。
高某通過網絡向至少755人次提供使用該 App,違法所得至少 21400 元。而被告人樊某、于某、吳某、趙某等使用高某提供的 App,遠程連接與控制他人電腦、手機等設備,窺探他人日常生活、個人隱私。
最終,被告人高某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被告人樊某、于某、吳某、趙某等犯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分獲刑罰。
法官提醒,不隨意安裝不明軟件、點擊不明網址鏈接,要不斷提高自身網絡安全意識。
那如何如何避免手機APP“偷看”“監控”隱私?不妨試試這幾招:
一、限制APP獲取更多權限
在剛下載APP時,我們往往會收到很多授權請求,如果我們不仔細查看,直接點擊確認下一步,這樣很容易導致個人信息過度暴露。
通常APP的授權權限包含禁止、始終允許、僅使用期間允許等幾種類型,建議根據個人的實際使用需求,開通相關的授權。如需更改授權管理,可以在手機設置里對APP權限進行調整。
二、關閉跟蹤&個性化等功能
很多手機APP和手機廣告都有用戶跟蹤功能,開啟此功能后,我們使用手機時的活動就可能被跟蹤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建議將其關閉。(通常在手機隱私設置關閉)。
另外,不少APP都有個性化推薦的功能,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APP使用記錄被APP獲取,導致自己的喜好被干涉的話,也可以在APP的隱私設置中將其關閉。
三、注冊、登錄時謹慎提交信息
APP通常會在用戶首次注冊或登錄時收集用戶的信息以進行標記,比如賬戶名、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郵箱等,甚至有些APP需要綁定身份證和銀行卡等,這些個人身份信息的授權,一旦泄露,很容易被針對。
建議非必要不使用最真實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出生年月等)進行注冊登錄,如需填寫個人真實信息,一定要確認該APP真實可靠。
四、只在規范應用市場下載App,不亂掃二維碼
在手機自帶的應用市場、以及規范第三方應用市場下載App,不亂掃二維碼,能夠最大程度上規避非法App帶來的隱私泄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