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財經 數讀財經 文/張弦
消費金融:不出錢,先剁手
現在的人都喜歡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生活。
于是乎,消費金融出現了,你的剁手之路也更加順暢:想買包包沒錢?我借你!怕包包到手后不喜歡?再來份保險唄~
現在市面上最熱門的消費金融服務,應該就是很多同學都在用的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了。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你能夠用花唄/白條買東西,當天不出一分錢也能在隔天收到貨品?讓DT君給你科普。
從螞蟻花唄到芝麻信用
先來看“花唄”。
當你通過螞蟻花唄買商品時,其實資金先是由重慶市阿里巴巴小貸公司墊付的,這是一家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它的資金來源主要由自有資金、銀行借款和資產證券化(ABS)三部分組成。
當你用花唄消費,其背后的運作流程大致是,花唄付錢給商家->商家給你->你再慢慢還錢給花唄,如圖:
至于你是否可以透支、可以透支多少,這一part就是芝麻信用的主要工作了!
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估及管理機構。它會通過對云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結合你過去網購和網絡交易時積累在阿里巴巴手上的數據等信息,來評估你的個人信用狀況,進而決定你借錢給你透支的額度。
除了幫花唄做風控,芝麻信用還會輸出一個芝麻信用分,這個信用分在能在你辦理簽證和租車等服務時發揮作用,后文另表。
如今,螞蟻花唄在市場上已經全面鋪開:
截止2015年上半年,螞蟻花唄已經覆蓋了90%的淘寶和天貓平臺商家,80%的主流電商平臺能使用花唄付款,之后據說還將覆蓋大量線下場景。
京東白條:寶寶其實起得更早
花唄被大家廣泛知道,很大程度得益于它依托于國內市場占有率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
其實京東起得更早:京東白條是2014年2月上線,推出時間比花唄要早一年多,如下圖,白條和花唄的基本模式差不多。
但和花唄不同的是,白條產品推出伊始,墊付資金都是京東商城的自有資金,并沒和銀行合作。
不過,最近一年京東也玩起了ABS:2015年10月,“京東白條資產證券化”項目開始在深交所掛牌。
比較而言,能用白條的場景還不太多,白條在京東體系外落地的應用場景,目前可能就是兩處:一處是與鏈家旗下的自如租房平臺合作推出的“自如白條”;另一處是白條與萬眾國旅合作推出的一款旅游白條產品。
花唄和白條背后的ABS
看完上文一定會有小伙伴問:上面這兩個消費金融產品的資金來源里那個ABS什么鬼?
資產證券化(ABS)是一種類債權的可交易證券。
簡單來說,就是螞蟻(或京東)把借你錢所取得的債權打了個包,做成一個產品項目,掛在交易所上公開發行。
但花唄(或白條)的實際運作過程中,每個人的還款時間有早有晚,借款期限有長有短。而ABS又是一個類似債券、需要穩定現金流的回饋給投資者的產品,這咋辦?
這就需要對資產池“精挑細選”,舉個栗子:
根據開通金融小微金融部總監任遠撰文分析,用一年還款一次的底層資產(如下方圖一)難以直接支持月付的ABS,但將大量付息月份不同的資產做成一個池子,這個資產池就每月都有基本平穩的現金流(如下方圖二),可以支持月付ABS。這個挑選一堆資產做成一個資產池的技術, 學名叫Pooling。
那么,為什么花唄(或白條)背后的基礎資產能打包做ABS呢?
一般來說,有兩類特征的資產適合做ABS的基礎資產:一是要有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二是標的資產要豐富且分散——因為如果借貸的個人很多,就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違約對整個資產池造成影響,這樣系統性風險相對小。花唄和白條恰好就符合這兩個特征。
要做征信,算法先行
花唄和白條這樣的消費金融業務得以正常運轉,有一點極為關鍵:那就是花唄(白條)借出去的錢得收得回來才行,這時候征信業務就出場了。
芝麻信用業務拓展負責人鄧一鳴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芝麻信用的數據來源除了阿里巴巴電商數據和螞蟻金服互聯網金融數據以外,還和多家公共機構和合作伙伴建立了數據合作關系。
與傳統信用評估機構使用邏輯回歸作為理論基礎不同,芝麻信用會對個人的信貸、購物、社交、網絡等數據綜合評價,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建立并修正模型。
鄧一鳴還表示,芝麻信用每天獲取用戶行為數據是PB級別的,這些信息能夠實時反映用戶的行為特征,確保數據質量的可靠性和數據內容的新鮮度。
京東方面也很拼。
京東金融消費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許凌就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采訪時曾表示:白條產品核心在于征信技術和風控能力,如何通過分析大量動態的消費數據和交易數據,知道消費者的偏好和賺錢能力是一個技術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京東還去美國搬了救兵,他們找到了金融科技公司ZestFinance,后者能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的大數據分析實現金融風控,兩個公司合作建模并放入京東白條產品。
2015年,京東索性投資了ZestFinance,并與其合作成立JD-ZestFinance Gaia,基于Zest Finance的模型技術和京東的消費數據提供信用風險評估服務。
不過,基于消費數據做的征信,還是有局限性。投資公司天灝資本CEO侯曉天指出,盡管京東金融有海量的消費數據和物流數據,但缺少與借貸還款強相關的金融數據。
但白條運轉起來之后,這個問題得到適度解決,許凌表示:“過去三年,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諸如還款記錄這樣的金融數據。”
征信業務,已獨立“出道”
征信除了能提供用戶的信用評估,來服務消費金融業務,如果公司愿意,征信業務還可以單獨“出道”,在平臺外實現自己的獨立價值。
這一點做得比較突出的是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
回憶一下,除了芝麻信用分達到600可以使用花唄之外,你是不是還聽過很多關于芝麻信用分好用的栗子:
芝麻信用達750分,申請申根簽證是可以免交XXX材料;
芝麻信用滿600分,租自行車免交押金;
芝麻信用滿XXX分,入駐酒店免交擔保、押金……
芝麻信用的評分現已普遍受到市場認可。其應用場景已經從螞蟻的自有系統,拓展到包括租房、租車、簽證、酒店等諸多生活領域。
相比之下,現在外部市場上能直接使用京東的征信產品(小白信用分)的例子不太見到。
不過,在這方面京東想做一些更“深入”的事情:把自己逐漸成型的征信和風控系統輸出給金融機構,比如為京東和中信銀行發行的聯名信用卡提供風控技術,比如金融機構嘗試用京東金融的ABS系統,發行資產化證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