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的市值之爭正迎來大調整。11月29日晚間,拼多多盤中首次超越阿里巴巴成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
29日晚間,美股開盤后,拼多多股價漲幅不斷擴大。隨后,拼多多一度漲超4%,盤中市值達到1924億美元(約1.37萬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1918億美元(約1.36萬億元人民幣)。
截至收盤,拼多多漲幅回落至1.96%,最新市值為1883.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萬億元),阿里巴巴跌2.7%,最新市值為1894.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5萬億元),兩者相差11.7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前,阿里巴巴市值8600億美元,拼多多市值1080億美元,京東市值1200億美元。“我們這個團隊可能跟阿里團隊差了20年。”2016年3月,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在個人公眾號上表示,他覺得我們也許有機會在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戶交互形式,和新的國際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出一個不一樣的阿里,“當然這句話可能當前看起來有點太大了,但是一步一步走過去,也不見得沒有機會。”
11月28日,拼多多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拼多多第三季度收入為688.4億元,同比增長93.9%;實現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口徑凈利潤155.4億元,凈利潤率為22.6%。
受業績報告提振,截至美股當天收盤,拼多多大漲18%。
拼多多憑什么在這一季度實現業績“逆勢”增長?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董事長、聯席首席執行官陳磊表示,這是消費者情緒改善和拼多多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成果。拼多多從消費者行為感知到,消費升級不僅僅關乎質量,同樣也關乎價格。消費者最關心的是質量和價格的平衡。認識到這一趨勢,拼多多對自身更省錢和提供更好服務的價值主張更加有信心。
除了國內電商主站業務的發展,業內普遍認為,跨境業務是推動拼多多業績表現超預期的重要力量。華泰證券分析師表示,拼多多海外Temu業務快速擴張帶來的增量收入,為拼多多三季度同比增長315%的交易服務收入作出了重要貢獻。陳磊則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三季度,拼多多繼續完善了多多跨境這一模式創新,Temu已觸達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
據悉,截至三季度末,Temu已深入廣東、浙江、山東、安徽等地的百余個制造業產業帶,推動優質制造產品進入了北美、澳洲、歐洲、亞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過40萬個,日均貨重達600噸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發往美國市場。在美國市場,上線SKU數已有200多萬個品種,預計今年內能達400萬個品類。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報顯示,拼多多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325.38億元,2022年同期為116.52億元。面對多多跨境這一新引擎的未來之路,手握大把資金的拼多多仍有足夠的“彈藥”開疆拓土。
一方面是拼多多跨境業務突飛猛進,另一方面是馬云罕見發聲。
在阿里內網,有員工發帖稱:“此刻難眠,也不敢想,拼多多市值直接來到1855億美金,相比我們的1943億,差距僅80億,著實嚇一跳。那個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本不想發出這個沒內容營養的帖子,但思緒下,還是留下這個帖子,用作備忘,也用作自己的勉勵。期望和集團兄弟一起努力貢獻點滴,超越回來。”
對此,馬云以“合伙人馬云”的身份回帖表示:“特別好。請大家多提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創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記者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