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9月10日電 題:包裹中的方案——快遞行業“巨頭”對話“中國快遞之鄉”
新華社記者唐弢、黃筱、鄭夢雨
26年前,在中國民營快遞產業的發軔地,敢闖敢拼的浙江桐廬人編織起快遞網絡的第一根“絲”;26年后,在9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杭州)國際快遞業大會上,已經成為“中國快遞之鄉”的浙江桐廬,再次匯聚全球快遞行業的領軍人物,共話中國快遞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和國際化戰略轉型。
如今,收發快遞已經成為許多中國人的日常。近年來,國內快遞量的增長顯著,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到507.1億件,比前年增加大概100億件。行業預測,2019年快遞業務量有望超過600億件。
總結當下中國快遞業強勁發展的態勢,韻達控股董事長聶騰云認為,其中的關鍵就是融合共生。“快遞行業初期是通過鄉親鄉情,相互協同、融合共生連接起來的一張覆蓋全國的快遞網絡,在發展壯大階段更是融合了各行各業加入快遞行業。在這樣融合共生的智慧下,客戶、平臺、消費者共同發展,建成了一個包裹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快遞行業。”聶騰云說。
然而成為快遞大國,并不是中國快遞業者們的“終極夢想”。在順豐速運董事、高級副總裁楊天平看來,中國快遞業在邁開腳步的同時,還需要借力最新科技,賦能中國快遞業聯通世界的動力源泉。
全國人大財經委調研室副主任施禹之表示,中國快遞行業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將有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快遞業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在轉方式、穩增長、擴就業、惠民生、促扶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為此,中國的快遞企業都在加大研發投入,向科技要生產力。2018年,圓通速遞與菜鳥聯手在圓通杭州轉運中心打造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高峰期一天可分揀50萬件快遞;隨著5G時代的到來,圓通、菜鳥、中國聯通三方計劃將這一分撥中心升級為5G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這將是國內首個5G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政府也將鼓勵國內快遞企業重點圍繞國家優勢產業,例如電子通信、汽車零配件、數碼消費、精密儀器、醫療設備、工程基建等行業領域,深度嵌入采購、生產、銷售和配送各個環節,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專業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未來已來,目前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大規模的物流變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認為,中國已經具備了成為物流強國的良好條件和基礎。未來隨著物流數字化服務進一步展開,中國的服務業將真正“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