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菜鳥網絡同上海市公安局網安部門啟動中國首個行業安全自律平臺。對于販賣客戶信息的人員,平臺將聯手封殺,永不錄用。中國郵政、EMS、圓通、中通、申通、德邦、韻達、宅急送等多家物流快遞企業表示正式加入平臺。
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副總隊長沈與辛認為,成立自律平臺將給不法分子形成震懾。菜鳥網絡CTO王文彬表示,菜鳥近期正在聯手行業推消費者隱私面單,菜鳥已和執法部門、行業織就了一張貫通線上線下的安全網絡,初步為快遞物流行業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墻。
隱私面單的適時出現
電商的高速發展推動著中國快遞行業走向繁榮,《聯商網》從現場了解到,目前菜鳥每天處理包裹8000萬件,圓通每天也處理包裹超過1500萬單。快遞的繁榮也帶來了用戶信息泄露情況的發生,甚至針對用戶信息買賣不法分子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據菜鳥網絡資深安全專家王樂介紹,目前消費者隱私被竊取的主要方式有面單拍照、內鬼泄密、系統軟件漏洞以及外掛等。從趨勢上看,通過線下的面單信息泄露隱私的比率逐漸上升。
而隱私面單,可以在快遞面單上隱去消費者的姓名電話等信息,從而阻斷從線下盜取信息的通道。
隱私面單現在只是隱藏了消費者姓名和電話,但是終極目標是面單上只有二維碼。菜鳥網絡CTO王文彬告訴《聯商網》:“目前只有二維碼是有些困難的,這需要各家快遞公司更改運營規則,培訓員工。而隱私泄露的最直接方式是面單上的電話,所以我們優先隱去了電話和姓名。”
販賣信息者永不錄用
快遞面單的信息泄露只是電商流程中信息泄露的一個源頭,菜鳥網絡CTO王文彬告訴《聯商網》在整個電商購物流程中快遞小哥只知道個別消費者姓名和地址,更多的商品購買信息就只能是商家知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安部在破獲信息安全案件中發現,有不少信息泄露是公司內部員工監守自盜引起。菜鳥網絡資深安全專家王樂表示,除了隱私面單,更安全的解決方案是啟用物流云,通過對數據全程加密,將從源頭上保護消費者隱私。
“我們注意到一些泄露用戶信息的案件和新聞報道,這些人是行業的恥辱和公敵,不僅傷害了消費者,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圓通速遞總裁辦主任兼法務部總監胡斌表示,對于這類人,行業將不遺余力進行打擊。
這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
王文彬介紹,在網絡安全主管部門、菜鳥網絡和各大企業的協作下,快遞物流行業的安全體系初步形成。隱私面單將逐步代替傳統面單,提升線下的隱私保護;快遞業務系統逐步搬上更安全的物流云,實現線上安全化;建立從業者自律平臺,行業有了凈化機制。
作為一個物流平臺,菜鳥可以定期為物流合作伙伴提供安全檢測,隨時預警、提醒。一旦發現問題,會第一時間定位泄露點,并緊急跟進修復。
《聯商網》了解到,2016年10月,菜鳥網絡監測到某家物流公司系統出現嚴重安全漏洞,如果被黑客利用,可能導致400余臺服務器被控制,可能波及大量消費者信息。菜鳥緊急對該企業發出預警,并協助其完成了漏洞修補。
”網絡交易過程中信息泄露更嚴重,很多點都可能發生信息泄露。這是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無論防御多么好,黑產永遠會找漏洞,我們通過技術手段保證信息在快遞的兩三天內不被黑產拿到,那么信息價值就打折扣。“菜鳥網絡CTO王文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