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和業內人探討,電商的邏輯可能要從流量邏輯變成社交邏輯了,而電商平臺運營的基本理論支撐可能要從長尾理論轉變為爆品理論。之前人們在電商平臺購物很開心的一點就是貨物眾多,可選擇眾多,而現在人們購物的問題也是選擇太多,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推薦,哪怕更貴一點都無所謂。而這個趨勢,被京東發現了。
從流量電商到社交電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深化,流量越來越碎片,價格也越來越貴,寄希望在流量購買上的電商恐怕最后都無以為繼,大家紛紛開始去想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說復雜也不復雜,無非就是加強老客戶的運營,增加單個用戶的付費金額。不過社交電商的崛起讓大家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不管是微商還是社群電商都呈現了一個爆發的態勢,在沒有平臺的情況下,人通過社交同樣可以實現比較大的交易流水,而集腋成裘,這些銷量匯聚起來也顯得非常有價值,所以電商平臺加強運營是必須之路,而走向社交電商,則是升級之路。
京東有騰訊的社交資源賦能,在這方面,顯然優勢就更得天獨厚一些。其實,我很早就聽說,一些頭腦比較清晰的京東配送小哥,早就開始了自己的社交電商,他們把自己經常服務的客戶都聚集在微信群中,平時會在群內分享今天的優惠打折信息和產品推薦,來方便用戶選擇和購買。這樣用戶就可以不必自己去琢磨瀏覽該買些什么了,每天看小哥的推薦就可以了,看到想買的,點進去也就買了。這其實已經具備了社交電商的雛形,而京東更是敏銳的抓住了這一點,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挖掘,做了很大程度的強化,為配送小哥賦予了更大的能量,甚至把他們變成了一個移動的京東賣場。
購物新模式,讓貨物去找到客戶
之前的客戶在電商平臺上,都是在尋找貨物。而現在,京東試圖讓貨物去找到用戶。京東給配送小哥配上一個專屬的二維碼,這樣他的客戶就可以通過掃描這個二維碼進入京東小哥智能賣場頁面。而京東通過這個動作,則可以把用戶的信息和地址以及服務的配送小哥關聯起來,形成一個以配送小哥服務區域為中心的消費人群,然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所選地址所在小區的專屬小區優惠券領取、小區爆品、內購專享、優惠排行等商品展示。根據京東的大數據分析,可以讓用戶實現更快速地下單購買和小哥直接送貨,使京東用戶的產品購買從以平臺為中心,逐漸轉移到了以京東小哥的服務為中心。這個轉變是交易邏輯地顛覆性改變,使得京東的配送配送小哥開始具有了更大和更新的價值。
之前的商場銷售,場地和產品不動,等人上門購買,費時費力。而電商則實現了人不用動,直接網上下單購買,但送貨成本更高,長尾帶來選擇困難。京東通過大數據支撐實現的京東小哥智能賣場,貨也動,賣場也動就是人不動,改掉了缺點,發揮了優點,當然更受客戶喜愛。盡管各大電商平臺都在進行個性化的大數據推薦探索,但京東大腦的突破是把推薦的工作不僅僅放在頁面上,還通過配送配送小哥直接傳遞給了用戶,這一個充滿了人情味的舉動,顯然要比單純的技術推薦,更容易撮合交易。同時,京東大腦對用戶的購物行為、習慣、興趣愛好、購物心理,以及小區品牌傾向、購物風格、購買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和推薦,也大大提升了配送小哥的服務水平。
大數據帶來效率再度提升
其實電商最大的成本還是在物流上,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要全國建設多個倉庫的原因。但是,如果產品可以實現更為精準的地域推送,那么顯然可以把物流成本再度降低。而對于一些庫存滯銷產品來說,能夠就近銷售,實在是效率最高的選擇。貨找人模式在京東具有得天獨厚優勢,大數據推薦加自營配送小哥送貨形成了一條龍的服務。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消費體驗也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交易流程上,也大大簡化了。一些年紀大一點的大爺大媽,本來對電商交易無比頭痛,在有小哥專業服務后,也就立刻解決了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在大數據的建設和使用上,京東也因此提升了很多,比如出現了區域賣場的推薦,實時變化的人氣讓更多附近的用戶看到本小區的熱門成交,幫助用戶做出更好的購物規劃。結合小區消費特點,做小眾小貨小場,更為精準和貼合需求。傳統電商對于新用戶或購買較少的用戶,較難提供個性化服務,京東小哥智能賣場則利用小區畫像,將新用戶放回到小區人群,即使缺少用戶的交易數據,也能較好預測用戶購買能力和偏好。
京東小哥智能賣場不但可以提供更多的實時熱點信息,還具備強大的數據可視化功能,能精確分析每群人、每個商品、每個坑位的實時瀏覽、加購和下單變化情況。讓整個京東的大數據銷售再上一個層次。
京東小哥智能賣場是京東大數據的一次突破,這個突破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和線下結合的突破,讓快遞不僅僅是快遞,而是通過數據賦能變成一個賣場的延伸,讓京東一下子多出數萬和用戶直接接觸的京東小哥智能賣場,其效果,大概和建設實體分銷沒有什么區別。這一個小舉措,可能會帶來一個電商模式的大顛覆,把大數據和自建物流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徹底甩開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