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和內容“沾邊”的社區,正試圖轉型為垂直的電商銷售平臺。
最早定位女性助手的美柚,在今年七月推出了社區電商平臺柚子街;此外,最初做購物交流社區的小紅書,則在兩度轉變方向后,成為以銷售跨境商品為主的社區電商平臺。更多的初創公司,也希望借內容和社區,來打通垂直電商銷售的“任督二脈”。
顯然,消費升級是這些線上社區轉型的直接動力。眼下,越來越多的新用戶不再滿足購買同質化和低價的商品,而是傾向于購買個性化、質量好的商品。另一廂,國內代理商的供貨體系正逐漸透明,這為社區的轉型做了鋪墊。此外,移動端的活躍度也是推動這類網站轉型的原因之一。一家社區電商APP提供的數據顯示,單月每位用戶打開APP的平均次數達到了50次。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傳統媒體缺乏完成交易閉環的能力,但如今,媒體和電商平臺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目前大家都在試圖解決的是,如何才能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社區運營
按照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瞿芳的說法,小紅書最早的產品定位是一個“分享自己海外購物經驗”的平臺。
根據小紅書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小紅書擁有1800萬的注冊用戶,在11月末的大促銷期間,訂單轉化率達到40%。
小紅書初期的內容來源基于“PGC”模式,即尋找了解當地購物的達人,來進行內容編寫。但真正讓小紅書平臺上的內容實現爆發性增長的,是其逐漸轉向的UGC模式:即通過用戶本身來產生內容。小紅書方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社區轉電商,更多是“用戶驅動”下的一個選擇。
和天貓國際、洋碼頭等平臺相比,小紅書的優勢被視為社區的運營能力。這一方面體現在較高質量的流量導入,最終實現比一般電商銷售平臺高的轉化率;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社區直接洞察消費者對于不同產品的購買需求。
小紅書方面告訴記者,運營一個社區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種子用戶,小紅書最早一批的核心用戶是85后、90后,他們是熱衷出國旅游,且把購物作為重要行程的人群;二是具體玩法:小紅書鼓勵去中心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意見。
“社區運營并沒有什么捷徑,社區內容足夠豐富、社區內的用戶也會足夠活躍。”女生助手類APP美柚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美柚將有共同興趣的用戶組織到一起,目前在社區內擁有150多個“圈子”。按照美柚目前的官方定位,其要通過“工具”加“社區”的形式來打造電商平臺。
除了小紅書和美柚,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希望在社區電商領域分一杯羹。短視頻分享社區網站小紅唇上線于今年四月,公司CEO姜志熹和他的團隊目的明確:并不是要成為下一個視頻社交產品,而是試圖通過短視頻分享來賣貨。“小紅唇將用戶定位在女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女白領,同時試圖下一步解決達人想賺錢的問題。”姜志熹說。他希望不斷完善貨源,實現平臺內的一鍵購買。
傳統的媒體平臺一般通過廣告獲利,而電商則通過銷售商品獲利。如今,越來越多的社區電商希望站在這兩個舊有的形式中間,以內容切入,最終實現用戶在平臺內的購買。但對于以社區電商為模式的網站而言,長期潛在的問題是,如何不被電商銷售目的所驅動,從而避免影響到社區優質內容的產出?
常見的解決方法是,將電商和社區部門相對獨立設置。在小紅書內部,電商和社區部門是相對獨立的,以避免影響內容推薦的客觀和公正性。而小紅唇所代表的初創社區電商團隊,更是在成立初期早早地將內容和運營業務劃歸為兩個獨立團隊。
電商試水
目前,小紅書電商直接對接海外品牌商和大型貿易商,通過國內保稅倉和海外直郵兩種方式發貨給用戶。根據小紅書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平臺上的品牌超過上千家,商品種類(SKU)上萬個。
美柚對外公布的數據稱,今年10月底,其日訂單量已經超過10萬單,日訂單峰值超過40萬單。其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柚子街剛于今年7月份上線。12月9日,美柚方面宣布完成D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凱輝基金旗下中法創新基金領投。美柚CEO陳方毅認為,凱輝基金有望在電商運營方面幫助美柚。
“我們的銷售品類包括服裝、飾品、家居品、小家電、快消品、化妝品、母嬰等,并未設限在某一領域。”上述美柚員工告訴記者。據悉,美柚在天貓和淘寶上,按照自身的招商標準選擇了4000家供應商。
除了電商銷售,美柚的另一大收入來源是社會化廣告。不過,其并未透露在廣告方面獲得的收益和具體增長情況。
此外,小紅書方面也并未向記者透露目前具體的銷售利潤情況。但和美柚不同,小紅書的重點更多是在發掘銷售“爆款”商品。具體說來,其主要在商品生命周期的前半段銷售產品:即在一款商品銷量逐漸起勢的時候進行售賣,在銷量接近頂點時逐漸撤出。
“做跨境的自營B2C涉及環節眾多,包括BD、采購、國際物流、海關、保稅倉、國內物流、客服等。我們看來,最關鍵的其實是前期的選品,即選擇什么樣的商品進行售賣。如果選品不當,則會帶來庫存風險。”小紅書方面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值得一提的是,選品最終依賴的是社區積累的大量的商品口碑和用戶行為。
這種情況下,電商平臺也在試圖反向參與更多的內容運營。以聚美優品為例,除了參與投拍電視劇,它還對第三方平臺進行改版,包括采用時尚雜志的行文與排版風格,并且引進了大量網絡紅人、時尚博主進行內容制造與宣傳。
在貨源方面,姜志熹說,“我們在尋求一些韓國的投資方,希望能在貨源銷售上達成合作。此外一些韓國新成立的品牌也會主動和我們聯系,但美妝大品牌基本上都已在國內有自己成熟的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