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夢想照進軍事現實
■鈞 聲
新年伊始,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上,高階無人自動駕駛技術炙手可熱。與此同時,被稱為Master(大師)的新版“阿爾法狗”掃蕩圍棋江湖。
今天,對一些新銳汽車廠商來說,沒有自動駕駛功能,都不好意思發布新款汽車;今天,似乎棋類競賽中人類再難稱雄,學會“深度思維”的計算機將睥睨所有人類對手……
這一切,意味著什么?
工業革命以來的戰史表明,許多最新科技成果,幾乎可以完整地移植于軍事和戰爭領域。二戰時,計算機發明和應用于軍事領域,圖靈、阿塔那索夫等計算機發明者,都曾直接服務于彼時擊敗法西斯的戰爭實踐。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國家信奉“巴頓的戰術和蓋茨的技術”將為武裝力量融合出所向披靡的制勝手段。
當科技夢想照進軍事現實,大國軍人,應當保持一份警醒和憂患。
被稱為“新硬件時代”的人工智能,尚處于初級階段,有人說,“沒有人,它們就是一堆無用的垃圾”。但人工智能充分發展并普遍應用于軍事和戰爭領域后,人類是否會面臨新的安全風險?
科技是戰斗力的倍增器。事實一再證明,科技代差將帶來軍事能力上的代差。如果依仗軍事科技優勢,為所欲為,漠視他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樣的科技帶來的絕不是善,而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