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
■陳國強
在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認知域作戰日益成為贏得未來戰爭政治主動和軍事勝利的重要條件。認知域作戰實質是通過物理域、信息域與認知域的共同行動,奪取人、組織、國家的意志、觀念、心理、思維等主導權。隨著強國強軍戰略深入推進,空降兵使命任務不斷拓展,對認知域作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著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務,充分認清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的現實緊迫性
空降兵作為高端使用、懾戰并重的戰略力量,必須注重攻心為上,充分發揮戰略威懾作用。空降兵的這種戰略威懾作用更多是通過對敵心理震懾來實現的,平時是“存在即威懾”,戰時是“四兩撥千斤”,一個戰術行動很可能直接達成戰略戰役目的,軍事上的優勢往往可以贏得政治、經濟、外交上的主動。加強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能夠更好地彰顯力量存在、實現未戰取勢,放大威懾效應,增強戰略制衡作用。在當前國際局勢復雜敏感的背景下,運用空降兵實施認知域作戰更具獨特制勝優勢。通過空降兵參加戰略布勢、戰役機動、演習演練等軍事行動,可形成強大心理攻勢,對爭取軍事斗爭主動權、占領戰略博弈制高點具有重要作用。
空降兵作為“首戰用我”的拳頭力量,必須更加注重軟硬兼顧,實現兵戰心戰有機融合。軍事打擊和心理攻勢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信息化局部戰爭的重要特征。認知域作戰既是軟實力也是硬實力,是軟硬實力最佳結合的巧實力,是效費比最高的作戰樣式。空降兵作為戰略尖刀,需要具備認知域作戰配合武力戰、軟實力支撐硬實力的能力,以達到不戰而勝或戰而勝之的目的。但也要看到,當前空降兵認知作戰能力還有不少短板弱項。如,缺理論,沒有系統完善的空降兵認知域作戰理論,特別是對在主要作戰任務中如何開展心理攻防研究不深不透;缺人才,沒有專業力量,熟悉認知域作戰教育訓練、作戰運用和考核評估的骨干人才比較匱乏;缺訓練,法規制度不夠完善,教育訓練基本停留在野戰廣播、戰場喊話、散發宣傳單等層面,對高技術認知戰法訓法不熟悉不了解;缺裝備,目前適合空降空投的便攜式、模塊化、信息化認知作戰裝備還是空白,制約了作戰能力提升。
空降兵作為降在敵后、縱深作戰的突擊力量,必須更加注重強健心理,提升認知攻防綜合能力。空降兵“動在空中、打在地面、降在敵后、用在關鍵”,往往是“孤軍作戰、孤膽作戰”,面臨的戰爭烈度、戰場險度、戰斗強度超乎尋常,心理威脅嚴酷直接。美軍通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分析預測,未來作戰因心理問題減員比例將達到10-25%。近幾場局部戰爭中,他們一直把心理戰作為戰斗力的“倍增器”和作戰代價的“縮減器”,逢戰必動、每戰必用。而且美軍第四心理戰作戰大隊,可以通過機降或傘降方式,快速機動實施心戰行動。我空降兵組建以來沒有參加過空降實戰,缺乏真實的戰場環境體驗,強健官兵心理認知能力顯得尤為迫切,戰場心理攻防能力準備必須更加充分。
貫徹系統思維理念,科學規劃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
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主動融入全軍能力建設大體系,又要立足自身特點積極探索創新,按照體系化設計、工程化推進的思路,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合理定位,明確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總體目標。把握“信息化”這個時代特征、“空降兵”這個兵種特性、“非專業”這個基本特點,緊緊圍繞提升空降兵戰略能力進行謀劃設計,深入研究認知域作戰制勝機理,積極探索與兵種特性相適應、與使命要求相符合、與作戰運用相一致的建設路子,逐步形成“能攻善守、快速反應,平戰一體、有效制敵”能力。要融入體系,即融入全軍認知域作戰專業力量體系、戰區認知域作戰體系和空降兵軍事能力體系;形成兩套機制,即組織領導機制和適應空降作戰的教育訓練機制;構建一個模式,即構建思想文化塑造、軍事實踐錘煉、專業訓練強化、心理服務保證“四位一體”的認知強健培塑模式;建強一支隊伍,即專兼結合的認知域作戰骨干人才隊伍;完善一批裝備設施,即空降兵認知域作戰專用裝備設施。
緊貼實際,明確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基本構成。從未來戰略運用和作戰需求看,戰略戰役層面的認知較量主要依靠國家、軍隊專業力量提供支撐,空降兵作為一線作戰部隊,應著力抓好全員認知域作戰基礎能力:攻心奪志的直接作戰能力,能夠緊貼空降作戰任務進程,針對敵方心理特點尤其是弱點,制作和傳播認知信息,深入敵后實施宣傳,開展勸降、離間、策反活動,分化敵方陣營,削弱敵方作戰意志,摧毀敵方心理防線,最大限度地瓦解敵軍。引導輿論的宣傳造勢能力,宣示國家、軍隊決心意志,彰顯我強大軍事實力。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時發現矛盾問題,有效引導社會情緒。廣泛動員發動民眾,及時有力批駁反動言論,揭露敵軍事行動的非正義性,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和感召力、影響力,為爭取政治主動和軍事勝利提供強大輿論支持。適應環境的滲透融合能力,針對空降作戰空間相對獨立、情況復雜多變、戰場環境陌生等特點,快速融入任務地區作戰環境,通過軍民融合、軍政結合、軍兵種聯合等多渠道多形式,有效整合作戰地區認知域作戰人力、物力和情報信息等資源,發揮綜合優勢,強化疊加效應,達成作戰目的。抗壓減負的心理調適能力,有效培塑官兵強健心理,加強部隊心理防護,實施戰場心理調控,提高空降作戰各階段官兵戰場適應能力,有效應對敵人攻心瓦解,確保在陌生、復雜、危險環境中,始終保持高昂士氣和清醒頭腦,正確處置各種復雜情況。科學精準的效果評估能力,實時收集傳輸數據資料,通過網上網下結合、定量定性分析,對敵我雙方毀傷和防護效果進行有效評估,并及時提出調整認知域作戰乃至軍事行動計劃的建議措施。
抓住特點,明確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基本原則。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既要遵循一般規律,同時也要符合空降作戰特殊要求。一是堅持強健耦合,注重以健促強。空降作戰面臨的戰場環境更加殘酷,對官兵的心理震撼更加強烈,“健”是保安全的低目標,即保證官兵心理健康,防止平時出現心理疾病,戰時出現心理病態反應;“強”著眼的是官兵心理強大,意志品質堅定,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始終保持強大戰斗力。二是堅持攻防兼備,突出寓攻于防。著眼空降兵遠程突擊、全域作戰的任務特性,重點抓好防御和抗敵攻擊,保持臨危不亂、涉險不慌、處變不驚的心理定力。在此基礎上積極作為,有效配合上級和專業部隊實施攻勢行動。三是堅持平戰一體,立足戰在平時。空降兵戰略威懾力的形成和強化,必須著眼戰時、立足平時,運用好傳統和新興媒體,積極宣傳造勢,擴大社會影響,強化對敵震懾。四是堅持專群結合,重在以專帶群。建設一支專業的認知域作戰力量,通過以專帶群、以點帶面,促進部隊認知域作戰能力整體提高。
扭住關鍵環節,加快推進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整體躍升
空降兵認知域作戰能力建設,需要思想理念引領,也需要硬件物質支撐;需要深化理論研究,也需要加強實踐探索;需要上級重視支持,也需要自身積極作為,必須上下聯動、綜合施策、重點突破。
打牢“心理強健”這個基礎。靠思想文化打牢底色,既要通過理想信念、職能使命、形勢政策、犧牲奉獻教育,更要通過弘揚傳統、純正風氣、以上率下,引導官兵過好價值關、利益關、生死關,解決好聽誰指揮、為何而戰、為誰打仗的問題。軍事實踐增強底氣,充分利用實戰訓練強度大、聯演聯訓任務重、重大任務機會多等各種條件,突出從難從嚴,用好危局險局,真正把技能練好、本領練強、作風練硬,用“藝高”支撐“膽大”,用“戰力”提升“心力”。專業訓練提升底力,建立完善專業訓練場地和相關設施,模擬或創設特定的訓練情境,常態開展規范化的心理行為訓練。
構建專業力量這個支點。重視和加強認知域作戰力量建設,走專業化道路。空降兵在聯合作戰體系內遂行作戰任務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特殊性,建設一支機動、高效、精干的專業力量,不僅能有力支援配合空降作戰,而且能充實全軍力量體系。可考慮增設專業力量,常設認知域作戰領導小組,抓好部隊心理攻防的組織籌劃和教育訓練;加強認知域作戰理論研究,為部隊作戰訓練提供理論支撐。配備專業人才,有計劃地補充一批心理學、外語、廣播、新聞、網絡、歷史、文化等專門人才,并為其發揮作用、提升能力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培養專業骨干,選準配強骨干隊伍,系統組織教育培訓,常態開展訓練演練,著力解決數量少、能力弱、發揮作用差的問題。
扭住戰法訓法這個重點。認知域作戰被稱為“戰爭之上”“戰爭之外”的戰爭,本質是心理和精神空間的智能較量,必須在繼承中創新、在實踐中完善靈活高效的戰法訓法。堅守傳統精髓,對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依靠群眾和廣大官兵瓦解敵軍等歷史積淀的制勝法寶絕不能丟。吸收時代元素,認知域作戰技戰術手段運用必須與時俱進,向深度廣度拓展。目前,美俄等國利用信息技術,研制開發了神經系統潛意識聲音操縱器等系列產品,并成功應用于伊拉克、車臣戰爭,產生了難以置信的效果。應積極運用新媒體、大數據、潛意識訴求、網絡靶場、虛擬仿真等高新技術成果,加快整體創新。緊貼實戰需求,重點圍繞空降兵擔負的作戰任務,深入分析研究敵情環境,搞透民情社情,有針對性地模擬構建空降作戰認知戰場,探索作戰訓練模式,完善戰法訓法,修訂方案預案,最大限度地提升實戰化水平。
占領網絡空間這個陣地。信息時代網絡攻防愈演愈烈,戰場上網絡是武器,信息是彈藥,現實空間戰火未燃,網絡空間炮聲不斷。打贏網絡認知攻堅戰,要主動出擊,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密切關注輿論生態和敵情動態,注重用好互聯網、智能手機、政工網等網絡平臺,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優勢,真正走進網絡、占領網絡、引領網絡。要有效防御,堅持疏堵結合,對一切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負面信息、錯誤言論,要及時予以批駁回擊,澄清官兵模糊認識,增強政治鑒別力,不人云亦云、不隨風起舞、不自亂陣腳。幫助官兵擦亮眼睛、正確識別,防止掉入陷阱、誤入圈套。要發動群眾,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動員發動廣大群眾攥指成拳、同心御敵,打好網絡認知的人民戰爭。
(《解放軍報》2016年11月1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