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17日發布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烏克蘭上空遭擊落事件中涉事導彈的解密文件,試圖再次證明俄方與那起空難沒有關聯。
MH17航班2014年7月17日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在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墜毀,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俄羅斯和烏克蘭均否認應對那次事件承擔責任。
遇難乘客多數是荷蘭人,因而荷蘭主導事件調查。調查從兩個層面著手,荷蘭安全委員會負責調查技術原因;荷蘭、馬來西亞、烏克蘭、比利時、澳大利亞組建的多國聯合調查組負責刑事調查。
多國調查組2016年9月和今年5月兩次發布報告,認定MH17由俄軍第53防空導彈旅“山毛櫸”防空系統發射的導彈擊落。這支部隊駐扎俄西部城市庫爾斯克,事發前把“山毛櫸”防空系統運至烏東部親俄民間武裝控制的一座村莊,事后返回俄羅斯。調查組說,不清楚誰下令發射導彈。
俄方不承認上述調查結論,堅稱調查團有偏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8日援引俄國防部導彈和火炮部門高級官員尼古拉·帕爾申的話報道,從擊落MH17導彈的序列號判斷,它生產于蘇聯時期,具體時間為1986年,出廠后交付一支駐扎烏克蘭的蘇軍部隊。蘇聯解體后,這枚導彈歸烏克蘭軍隊所有。裝備這枚導彈的烏軍部隊參加了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的作戰。
俄國防部還發布一份電話錄音,一名男子談及擊落“一架馬來西亞的波音飛機”。俄方說,這名男子據信是烏軍上校魯斯蘭·格林恰克,2014年烏軍與東部民間武裝作戰期間,他負責作戰地區空中防御。
俄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說,俄方已經把關聯這枚導彈的信息交給荷蘭方面。衛星通訊社援引荷蘭主導的多國聯合調查組聲明報道,調查組注意到俄方發布這枚導彈的信息,一旦俄方按照5月提出的要求交付相關檔案,聯合調查組“將非常仔細地研究”。
俄方曾要求以正式成員身份參與調查,但遭拒絕。針對先前報告,俄方指認多國聯合調查組所作調查“片面”“充滿偏見”“政治化”。(惠曉霜)(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