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泉州集集小鎮一食品加工點被查后,當天,記者隨即走訪了晉江兩家集集小鎮門店,發現其仍在正常營業,負責人稱其大部分食材為獨立采購,撇清與泉州被查封加工點的關系。昨天一早,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先后到晉江兩家集集小鎮門店檢查。
執法人員現場封存肉制品。
現場進貨單據顯示,萬通店2013年、2014年均長期向泉州一家食品加工點購買肉燥沫、煎餃、水餃、蝦卷餡、烤翅、油條面等,每天進貨量都在2000元左右。集集小鎮萬通店負責人曹某承認,該加工點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現場,執法人員發現兩家門店臺賬不清,并在市標店暫時封存一批肉制品。
面食產品供貨商
沒有辦理健康證
昨天上午9時許,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先后來到晉江集集小鎮市標店、萬通店。在這兩家店的廚房、凍庫,執法人員仔細查看所有食品原料的外包裝、生產廠家、保質期等,并檢查臺賬。根據萬通店負責人曹某的說法,該店食品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上海總公司統一配送,例如部分面餅皮、牛肉制品,二是門店到附近菜市場自行采購。現場,執法人員從凍庫內拿出一些包裝好的面餅皮,外包裝顯示,這些產品由上海某公司配送,印有“QS”質量認證。
記者看到,萬通店自行采購的豬肉、豬腳等肉制品和蔬菜等則堆放在廚房和凍庫。在檢查期間,不斷有供貨商送貨進廚房,他們都是梅嶺綜合菜市場的商戶。執法人員叫住一名前來送面條、面皮的中年男子。他說,他長期向集集小鎮萬通店送貨,每天十幾斤,執法人員詢問男子是否持有相關執照,“只有營業執照,其他的都沒辦。”男子說。而按照有關規定,制售面食產品,須辦理健康證,這名供貨男子表示自己沒有辦理。
萬通店負責人:
泉州供貨加工點無照無證
隨后,執法人員要求曹某提供進出貨臺賬,曹某拿出一本《晉江市餐飲經營單位食品及相關產品進貨查驗臺賬》。這本臺賬清楚地顯示,2013年7月起,集集小鎮萬通店向地址位于“泉州寶山”的食品加工點購買原料,包括肉燥沫、煎餃、水餃、蝦卷餡、烤翅、油條面等。其中,以水餃、煎餃的數量最多,這兩樣每日的買入量分別都在300個左右,每個單價為0.4元、0.6元。臺賬上除了打印的出貨單,“索證”一欄均為空白。
“這些加工點就是沒有衛生許可證、工商執照、檢驗報告單才被查的,姓林的老板已經被抓了。”曹某告訴執法人員,供貨的加工點無照無證。記者統計了一下,僅2013年7月15日-20日,5天就進貨13608元,每天進貨量平均為2721元,而肉燥沫、煎餃、水餃、蝦卷餡、油條面正是集集小鎮主要的產品。
對此,執法人員表示,將對向萬通店供貨的加工點進行進一步調查。
兩家店均臺賬不清
執法人員詳細查看后,發現這僅為2013年、2014年集集小鎮萬通店部分月份臺賬,要求曹某提供今年的進貨臺賬,但曹某以負責倉庫管理的人員請假為由,稱無法提供。
記者看到,當天,萬通店還向梅嶺綜合菜市場某豬肉攤采購豬肉,但臺賬顯示,店家沒有向其“索證”。“店家采購豬肉,要求必須要向對方索要‘兩證兩章’,并復印制作臺賬,確保豬肉來源是安全的。”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陳俊達解釋,“兩證”即牲畜定點屠宰場牲畜產品檢驗合格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兩章”是印生豬身上的紅章及編碼。隨后,他要求曹某提供豬肉“兩證”,曹某現場聯系菜市場供貨商,獲得“兩證”原件。
“集集小鎮萬通、市標兩家店,都存在臺賬不清楚、不完整的問題,店家對進貨臺賬不重視。”陳俊達說。昨天上午,執法人員在集集小鎮市標店,暫時封存了35斤來源不明的肉制品。執法人員表示,將進一步對這一批肉制品進行抽樣送檢。
“今年2月份,我們已經不找泉州拿貨了,店里招了師傅,自己買肉買菜做餃子和小籠包。”曹某說,今年過完農歷春節,萬通店就自行采購原材料制作。昨天下午,曹某按照執法部門要求,到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做詢問筆錄。
今日,集集小鎮市標店負責人也將到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受詢問。目前,相關部門仍在進一步調查。(記者 林雅萍 秦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