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晉江西園街道以“書記項目”為強勁引擎,采用“點面結合、示范引領、整體提升”的策略,借助“觀摩學習+項目路演+調度推進”的創新模式,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加速跑”。
西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清山表示,要堅定不移地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構建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持續深化拓展“1+6”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項目提效年”活動。同時,各社區黨組織書記要依據自身資源優勢,聚焦社區集體增收與民生服務兩大核心領域,多思考、多請教、多實踐,持之以恒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奮力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
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西園街道觀摩團走進霞浯小學。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中,西園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將基層黨建“書記項目”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協同推進。
“各社區黨組織書記發言時間請控制在5分鐘以內,重點闡述實施的項目內容、項目實施路徑及項目完成時限。”1月16日,西園街道鄉村振興路演活動暨建設項目匯報會舉行,11名社區“當家人”借助PPT,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等關鍵方面,詳細匯報了2025年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據統計,西園街道在2025年共精心策劃鄉村振興建設項目47個。
2月25日,西園街道召開一季度“為民辦實事”項目、重點項目和鄉村振興項目推進會。此次推進會旨在讓各社區相互觀摩、相互比拼,以強烈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推進項目落實,促使大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項目建設中。
3月21日上午,西園街道組織砌田、官前、后間、蘇塘、小橋等社區工作點負責人及社區主干,前往磁灶鎮太昌村、三吳村實地觀摩學習土地流轉的典型經驗做法,積極探索社區集體增收的有效途徑。
此外,西園街道將基層黨組織“書記項目”進展情況納入考核體系,營造出社區干部攻堅項目、服務群眾的良好氛圍。同時,街道根據社區具體需求制定動態調整、持續優化的供需清單,通過掛鉤科室下沉開展聯系服務工作、“85后”年輕干部試點項目認領等舉措,并以“鄉創聯盟”、講座參觀、研學共進等多種形式,為項目推進提供有力支持,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西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尤金榜指出,抓黨建促振興,各社區黨組織書記處于鄉村振興的最前沿,是項目執行、推進與組織的關鍵力量,西園街道將定期召開項目專班推進會,以“日周旬月”為時間節點,緊盯項目建設關鍵環節,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三區聯創”聚合力多元主體融合發展
嶼頭社區長者食堂,托起幸福“食”光。
“長者食堂,讓我們多了一種用餐選擇,就餐更便捷。”嶼頭工業區晉江百泰鞋材有限公司員工洪阿程說,社區長者食堂不僅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還能為工業區工人提供實惠營養的健康餐。
“長者食堂環境優雅、衛生整潔,社區老人前來就餐還有優惠,這一舉措深得人心。”嶼頭社區居民洪永培表示,社區聚力發展集體經濟,還為居民統一繳納社保、醫保、財產保險和長護險,這是發展集體經濟帶來的“紅利”。
嶼頭社區黨委書記洪耿謀介紹,為進一步推動社區、園區、廠區“三區聯創”融合發展,社區梳理出責任、需求、服務“三張清單”,以工業區及其周邊近30家企業的訴求為導向,以區域發展為主線,不斷拓展“黨建+”鄰里中心服務內涵,形成了包括“一張項目實施思維導圖、一張項目工作推進圖、一份清單、一套機制、一個工作專班、一組可落地項目”的工作體系,從基礎設施、環境優化、職工服務、共同發展、企業需求、融合發展等六個方面推動項目落地,打造集金融服務、食宿餐飲、生活娛樂、矛盾化解于一體的共享平臺,助力企業發展、居民富足、社會增收。
據悉,自1997年起,嶼頭社區把近960畝拋荒地收歸集體統一經營流轉,自此踏上發展集體經濟的征程。隨后,嶼頭社區先后發展倉儲物流業、建成嶼頭工業園區及富仕山莊安置小區、參與田園風光項目土地流轉,并盤活低效用地引進游樂園、探索“公建民營”養老模式等,一步一個腳印地壯大社區集體經濟。2024年,嶼頭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0萬元,社區資產已達8600多萬元。
嶼頭社區通過整合與提升服務陣地,不僅滿足了居民和職工的多樣化需求,還推動了社區、工業區、企業各類服務陣地的共建共享。下一步,西園街道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不斷拓展“三區聯創”協作共贏的途徑,實現社區與工業區發展的“同頻共振”,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立足資源稟賦激活發展動能
官前非遺竹編展示館正式啟用。
官前非遺竹編展示館正式投入使用、霞浯社區允龜橋附近的溪岸路擴寬工程完工通車、車厝社區傳化公路港衛生服務站投入運營、小橋小學啟用“可躺式”課桌椅……今年初以來,西園街道始終把“書記項目”作為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凝聚起強大的工作合力,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釋放鄉村振興新效能。
走進西園霞浯小學,校園環境清幽、空氣清新。自2021年7月以來,霞浯社區慈善協會已累計投入300多萬元用于霞浯小學的軟硬件提升,涵蓋食堂、操場、足球場、籃球場、學校外墻改造及教學設備更新等方面,有效解決了校園設施老舊、運動設施不足等問題,為師生們打造了一個更加舒適、現代化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霞浯社區黨委書記吳曉民表示,連續4年投入資金改善小學辦學條件、社區一體化衛生服務站投入使用、霞浯西路支路道路硬化、社區溪岸路拓寬及行道樹更換等項目落地,居民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今年,霞浯社區還重點策劃了社區道路“白改黑”一期工程、社區村史館等項目,希望通過一年一變化,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把社區建設得更加美好,讓居民生活越來越紅火。
無獨有偶。今年1月23日,西園官前非遺竹編館正式啟用。該項目以黨建為引領,通過“資源下沉+文化振興”為竹編技藝傳承搭建了重要平臺,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官前竹編擁有400多年歷史,系晉江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底蘊深厚。”官前幼兒園園長吳昭昭表示,這是社區獨特的資源稟賦,學校將其納入特色課程,學生不僅可以在幼兒園領略非遺竹編工藝品的魅力,還能到幼兒園門口的竹編館實地觀賞米篩、竹籃、籮筐等生活用品,厚植傳統文化情懷。
西園街道以全域黨建為理念,借助“書記項目”的有力實施,為嶼頭社區“三區聯創”、霞浯小學辦學條件改善、官前非遺竹編館啟用等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強大動力。接下來,西園街道將繼續深化“書記項目”,并依托西園街道公益慈善協會、西園街道鄉村振興促進會等協會資源,引導鄉賢、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
(記者 王昆火 陳巧玲 通訊員 蔡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