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江經濟開發區英林園,一座以紡織服裝產業為核心的“微工業園”正悄然崛起。
空間集約、產業協同、數智賦能……短短一年多時間,這里從一片低效空地華麗變身為高品質現代化產業社區,走出了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晉江模式”。
昨日,記者走進晉江經濟開發區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探訪這片土地如何“破圈”發展。
入園企業、福建省文進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垂直工廠“疊出”發展效益
無梭梭織、整經、鉤編針織、后整……在晉江市乾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一棟7層高的樓內,“疊”入了5層車間。
樓上生產車間、辦公室、實驗室,“層層疊疊”;樓下倉庫倉儲,高效便捷。制造“上樓”,讓一棟樓成為一座立體垂直工廠。
“我們是安踏、李寧、特步、361°、中喬等品牌企業的供應商。入駐園區前,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生產場地。”乾德紡織公司總經理韓杰告訴記者。
多年來,乾德紡織深耕休閑服裝織帶制造細分領域,伴隨晉江體育品牌共同成長。
“晉江體育產業不斷攀高,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生產環境和商務形象,更好適應現代化生產需求。”韓杰介紹,到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探訪以后,她對園區的環境和規范化管理很滿意,“特別是物業、消防,還有員工生活配套,這些都不需要操心,讓我們省心不少。”
去年9月,乾德紡織簽下園區一整棟樓1.5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把原本在廈門同安等地的生產車間悉數搬了過來,并更新了生產設備。韓杰預測,今年乾德紡織的產能可增長75%。
讓紡織服裝中小企業更好“安家落戶”、茁壯成長,是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的建設初衷之一。
該工業園的所在地英林鎮,有“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美譽,是中國三大泳裝生產基地之一。業界常言——全球每100件泳裝有30件來自晉江,其中20件來自英林。
受資金、用地等因素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租賃鄉村廠房,面臨“廠房老舊、用地低效、管理粗放”等痛點。
退村入園、集聚發展,是中小企業向質躍升的必選項。
“聚焦紡織服裝中小企業發展需求,以晉江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為契機,我們積極謀劃了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項目,通過打造優質產業空間,招引服裝、泳裝、健身裝等服裝類中小型企業入駐,進一步做大做強區域品牌。”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國鑫表示。
2022年底,在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晉園發展集團負責建設下,占地104畝的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項目正式動工建設。
首棟封頂、一期投用、二期建成……在“策劃即招商、拿地即開工、竣工即交付、交付即投產”機制推動下,僅用一年多時間,該工業園拔地而起,建成20萬平方米優質產業空間。
“園區邊建設,我們邊招商。通過龍頭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我們已成功招引20家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園,園區一期廠房實現100%招商。”負責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招商運營的麥動控股集團董事長胡海軍介紹,入駐企業中,有8家為規上企業。
2024年,園區項目(一期)實現年產值超6億元,企業總投資1.28億元,稅收1800萬元,畝均產值約1000萬元,畝均稅收達31萬元。
“一體化”設計重構產業邏輯
樓上設計,樓下出樣板樣衣。在“英林尚品”貼身運動服飾產業創新發展中心,借助AI智能板房聯動,創意者的一個想法,3分鐘就可設計出樣衣。
“借助AI、3D設計和高效打版技術,我們實現了智能設計、智能裁剪、快速出樣等高效賦能服務,可為服裝制造企業解決設計和快速出樣方面的問題。”該中心相關負責人張澤鋒介紹。
不只從研發設計端賦能企業,位于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1號樓的“英林尚品”貼身運動服飾產業創新發展中心還搭建了展貿空間、面輔料展示中心、網絡直播區、產業賦能區等,將常態化開展秀展聯動、新品發布、網絡直播等活動,賦能產業研發、智造、營銷全鏈條升級。
“創新發展中心設計出樣衣,園區成衣企業就能用于生產。企業生產的新品,在園區內就能開展發布、展示和線上銷售等活動。”晉園發展集團副總經理黃輝煌介紹,通過“一體化”設計,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致力于打造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服飾類產業集聚區,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園區生態。這樣的園區生態正加速實現。目前,園區已集聚成衣、織帶、拉鏈、設計、商貿等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園區還著力推動數智化轉型服務、人才培訓、金融資本等關鍵要素配套入園,通過多維賦能,打造創新融合型園區。生產場景有活力,生活氣息也很濃厚。在園區,既有文藝范十足的讀書休閑吧,也有煙火氣滿滿的共享食堂;既有高品質的人才公寓,也有品類齊全的生活超市。園區不再是單一的“制造工廠”,而是最懂生活的“產業社區”。“在設計、建設園區時,我們從打造‘產業社區’理念出發,嵌入了不少生活功能,希望為入園企業職工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場景,吸引更多優質人才入園就業創業。”晉園發展集團總經理張斌強表示,英林服飾一體化工業園在注重培優產業鏈、激活創新鏈、厚植資金鏈的同時,也注重延伸人才鏈,讓企業在“鏈”上躍升,把園區建成企業、職工、人才樂業、創業的發展熱土。
(記者 許春 陳巧玲)